正月是中國傳統節日最集中的月份,而正月十八雖不如除夕、元宵般熱鬧,卻在民間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這一天被稱為「發財日」,源於人們對數字「18」的諧音崇拜——「十八」諧音「要發」,寓意財富與好運的降臨。尤其在商業活動中,許多店鋪會選擇這一天開業,以求開門紅,財源廣進。此外,民間還有祭拜財神、打掃房屋等習俗,旨在祈求新一年財運亨通、家宅安寧。
一、正月十八的食俗:「十八吃3寶,財氣往家跑」
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習俗的重要載體,正月十八的「發財日」自然離不開吉祥食物的點綴。俗語「十八吃3寶,財氣往家跑」便體現了這一天的食俗核心。所謂「3寶」,因地域差異略有不同,但多以諧音、象徵或歷史淵源為依託,寄託人們對財富與幸福的祈願。
第一寶:發糕——步步高升,財源廣發
發糕是正月十八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其名中的「發」字與「發財」諧音,金黃的外觀象徵金銀財寶,蓬鬆的質地則寓意事業「步步高升」。不同地區的發糕做法略有差異:
1.玉米面發糕:以玉米面為主料,加入紅棗點綴,寓意「紅紅火火」。製作時需將玉米面燙熟,加入酵母發酵後蒸製,口感鬆軟香甜。
2.南瓜發糕:南瓜泥與麵粉混合,色澤金黃,象徵「金玉滿堂」,輔以紅棗或葡萄乾,既美觀又討喜。
第二寶:餃子——包住福運,聚財進寶
餃子形似元寶,自古便是財富的象徵。北方地區尤其重視正月十八吃餃子的習俗,認為其能「包住福運」,為家中招攬財氣。常見的餃子餡料也暗含吉祥:
白菜牛肉餡:白菜諧音「百財」,牛肉寓意「牛氣沖天」,象徵財源廣進、事業興旺。
韭菜豬肉餡:韭菜諧音「久財」,搭配豬肉的豐腴,寓意長久富貴。
第三寶:魚——年年有餘,富足美滿
魚是傳統節日餐桌上的常客,因其諧音「余」,象徵「年年有餘」。在正月十八,人們講究吃整魚,且不切斷魚身,以保持「完整聚財」的寓意。常見的做法包括:
紅燒豆瓣魚:草魚或鯉魚煎至金黃,配以豆瓣醬燒制,鮮香濃郁,寓意「紅紅火火」。
清蒸魚:保留原汁原味,象徵「清清白白,財源純凈」。
二、其他地域特色「財氣美食」
除了上述「3寶」,不同地區還有獨特的食俗:
白菜卷:白菜葉包裹肉餡蒸製,形似聚寶盆,象徵「百財聚來」。
雞爪:因「爪」諧音「抓」,寓意「抓住財運」,常以紅燒或糟鹵烹制。
八寶粥:以糯米、紅棗、桂圓等八種食材熬制,象徵「八方來財」,兼具滋補功效。
三、食譜推薦: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1. 玉米面發糕
材料:玉米面200克、麵粉200克、酵母4克、紅棗若干、白糖適量。
步驟:玉米面用開水燙熟,冷卻後加酵母、白糖和麵粉攪拌成糊,發酵後蒸40分鐘,點綴紅棗即可。
2. 韭菜豬肉餃子
材料:韭菜200克、五花肉200克、餃子皮適量。
步驟:肉末調味後與韭菜拌勻,包入餃子皮,煮熟後蘸醋食用,簡單卻飽含祝福。
3. 紅燒豆瓣魚
材料:草魚1條、郫縣豆瓣醬、蔥姜蒜適量。
步驟:魚煎至兩面金黃,爆香調料後加水燜煮,收汁後淋上濃湯,魚肉鮮嫩,湯汁濃郁。
正月十八的「發財日」習俗,雖帶有一定的民間信仰色彩,但其核心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無論是發糕的「步步高升」,餃子的「聚財進寶」,還是魚的「年年有餘」,這些食物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載體。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保留這些傳統食俗,既是對歷史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期許。願每個人在新的一年裡,藉由這些吉祥美味,迎來財旺福旺、萬事順遂!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