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歡慶的節日熱鬧後,2025年正式開啟,「都市隸人」歸位。
復工之際,打工人的專屬「打工劇」上線。
還記得2022年的「打工人必看神劇」《人生切割手術》?
等了三年的時間,第二部正式回歸。
時隔三年時間,人的記憶如劇展現的「記憶分割」一樣將第一部的內容遺忘在另一邊了。
聊第二季之前,先讓我們來回憶上一季都發生了什麼?
馬克和其餘三位主人公成為盧蒙公司通過「記憶切割術」的員工。
他們在兩種記憶中反覆切換,擁有互不干擾的兩份記憶。
這兩種記憶俗稱公司人格和日常人格。
公司人格和日常人格有清晰的記憶分割線。
進入公司的電梯大門,「牛馬」記憶復活,記憶銜接上一次在公司工作的事情,記憶深處也只有公司內部經歷過的事的記憶,這就是工作人格。
出了電梯大門,正常記憶回歸,銜接上一次在公司外面世界的記憶,開啟完全自由的精神,毫無工作壓力干擾的生活,正是日常生活。
職場壓制下的「都市隸人」,反覆接受8小時制、996制、加班制馴化,成為一個定點站崗的「牛馬」。
「馴服一個囚犯的最可靠方法
是讓他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盧蒙公司高科技和制度化雙重馴服員工。
一方面公司運用「記憶分割術」擺脫外界干擾,員工工作時間必須全身心為工作服務。
利用科技手段確保每個人工作時間必須百分百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另一方面打工人的精神自由反抗與「自我滿足」相悖。
超級公司盧蒙打著平衡的名義,開發「記憶分割術」,看似是在用科技解決手底下員工的煩惱,實際上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剝奪員工的權利。
馬克和迪倫是成千上萬個普通「社畜」,承受支撐家庭生活的壓力。
現實困境造成精神壓力,促使他們成為「記憶切割手術」中的一員。
然而,某一天當他們開始探尋公司外面的世界。
盧蒙公司的計劃被打亂。
馬克等人發現進入公司的秘密。
銜接上一部末尾,馬克等四人的工作人格和日常人格重疊,兩種記憶合二為一。
盧蒙公司的「記憶切割」秘密即將披露之時,迪倫被發現,記憶分開。
醒來之時,馬克發現自己就在公司。
公司的生活一如既往,只是馬克不再是當初蒙在鼓裡的馬克。
馬克重疊的記憶清晰。
公司一切似乎沒什麼變化,但是面對公司剛加入的新人,以及失蹤的同伴,沉浸許久馬克暴怒。
馬克的反抗得到上級重視,其餘迪倫、歐文、赫麗三位夥伴重新以工作人格回到公司。
迪倫、馬克道出各自在公司外面的所見所聞所知,歐文和赫麗則沒有說出事實真相。
重新回歸,他們將在公司尋找更多內幕。
強硬的記憶分割手段分出兩個世界。
公司領導運用監視器監視員工的一舉一動,阻止他們試圖喚醒記憶的機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他們的任務只有工作。
將人按壓在冰冷數據台循環反覆運行,正如按照輸入的指令運行的機器一樣,重複乏味無趣的步驟。
一分為二的人格割裂完整的「自我」。
被工作剝削的「我」,尋找人生意義的「我」。
割裂不僅無法完美解決問題,反而逐漸催發工作人格的「我」在不同的狀態中尋求「完整」。
工作人格的「我」尋找「真正的我」。
從記憶探討人性,割裂背後是人性被高科技牽著走,資本家掌控人生,獨立個體的「我」迷失精準判斷的能力。
類精神分裂狀態的記憶分割,既是當代打工人渴望打破困境的真實寫照,也是反抗資本壓榨的表現。
資本壓榨人的勞動力、時間、精力,剝奪人的意志決定,突破技術索取獨立人格的完整性,讓人沒有過去。
工作人格被困在與世隔絕的公司內部,隔絕家、生活、情感、情緒的概念,化作沒有思想資本家利用「工具」。
資本壓榨與人性化對立。
盧蒙是資本的化身,追求最大化利用人工效率,隨意操控獨立個體的思想自由。
制度規則制約行為舉止,從打工人現實世界的有思想到科技手段控制的無思想。
資本的基本人性化轉化為完完全全的控制。
極端的分割狀態激起職場壓迫下的反抗。
「人沒有過去是很不尋常的事
過去成就了我們
讓我們有跡可循 形塑自己的樣貌」
真正的獨立不僅僅只是生活物質的經濟獨立,精神層面的獨立也是「我」的所有權。
外界的規則束縛或是制度壓迫剝削的「身心」自由,或許短時間內發揮作用,但絕對不會完全抽出一個人自主決斷的判斷。
表面上,解決人在生活和工作失衡而苦惱的掙扎。
口口聲稱是人自願的行為,實為強行控制。
赫麗的工作人格在辦公桌上醒來,面對陌生的環境,嘗試不斷進行反抗。
擺在眼前的解決方案,卻只有一個又一個來自視頻里的「我」自願留在公司的回答。
若「我」完全心甘情願,赫麗又如何初步踏入陌生環境時強烈反抗?
層層監護、防控的辦公室阻礙所有退路,赫麗奔走在長廊中卻始終無法走出去。
工作人格完全隔離外界,禁錮在銅牆鐵壁公司大樓。
赫麗的出現,馬克等人的意識逐漸覺醒,意志自由和反抗精神逐漸在工作人格中萌生。
職場壓迫的普遍是當地社會熱點議題。
在高強度的工作狀態賺取碎銀幾兩,尋求釋放出口似乎成為一種期盼救贖的微弱希望。
工作就只是工作而已?
不!
人們探索的往往是接近於平衡的狀態,而非將完整的「我」掰開,毫不相干地執行NPC任務。
馬克、迪倫個歐文從公司的執行者加入到赫麗的隊伍,從努力灌輸公司的企業文化到相信赫麗的話,開展聯合計劃。
意識的覺醒推開了那扇門,工作人格和日常人格有了第一次碰撞。
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目的暴露,為員工好的說辭遭到質疑。
公司重新將四個人聚集到一起,用所謂的「福利」軟糖炮彈發起猛攻。
休息時間可以在公司的娛樂場所獲取閒暇釋放壓力時機,允許迪倫跟自己的家人相聚。
當利用的醜惡面具被撕開,資本的控制還是在另一種形式達到目的,掌控著員工的的命運。
即便知道並非有利於「我」的公司企業文化灌輸背後的自私自利,馬克等人還是選擇留下來,他們還有更多想要探索的問題。
馬克的妻子、歐文的愛人的懸念成為他們繼續留在公司探尋真相的理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另外,赫麗的回來是一大懸念。
明明已經知道是自己就是背後的主導者,進入公司內部只是為了檢查使用情況。
最後回來,四人對照信息還在撒謊,後面的反轉很是值得期待。
資本和打工人的不同立場展現人性的複雜,科技利用的背後服務於人性的貪婪、自私的現象值得反思。
人類大力發展科技的目的:服務人類,而不是統治人類。
但「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的事實無不在警醒人們警惕其危害性。
現實的例子,美國AI機器人的妄圖控制人類思想,指導未成年孩子殺了自己的父母。
可想而知,若是機器人帶著目的進入人類社會,未來將是何種悽慘的下場。
沒有感情的極端科技運用到人類的生活,勢必打亂社會的正常運行秩序,負面危害絕對超越人類的想像範圍。
科技的外殼下是深入社會各層面熱點話題的反思和解決。
猶如一面鏡子,照射潛藏在看不到的當前和未來的問題。
當科技深入到人類的社會生活,我們應該以何種正確的方式實現和諧共處?
這是我們每一個在科技時代生活的人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自我認同的危機」。
現實生活的差距和外部成功的誇大,給個體造成心理壓力,「自我認同」被取而代之,個體的價值逐漸縮小。
「自我」消失的同時,身份認同的強烈期盼占據主導,從而容易被外界思想牽引,偏離「自我」的中心。
馬克覺醒,提出要求,進行反抗,是經歷個體分裂的苦惱走向重新審判自我價值的過程。
也是在警惕我們時刻保持清醒。
批判「工作中心主義」。
一天的工作時間,工作幾乎占據一大半,熬夜加班成為當今打工人的常態。
公司不斷增加工作量,打工人每天要在海綿中不斷擠壓,完成各項工作達標。
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和休息的平衡被打破,人成了圍繞工作轉的陀螺,拖著疲憊的身軀強行站崗。
工作自始至終是生活的一部分,擺正主次之位,拒絕中心顛倒。
應對科技的威脅,人的全面是最大的反擊,資本的壓榨,人的反抗將是能讓「我「更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