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危險時間
空腹時,身體里的血糖含量較低,能量儲備不足。這個時候洗澡,身體消耗能量,很容易引發低血糖,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暈倒。而飽餐後,血液集中在胃部消化食物,心臟和腦部的供血相對減少。如果此時洗澡,熱水刺激血管收縮,進一步加重心臟和腦部的供血不足,就容易誘發腦梗、心梗等嚴重疾病。酒後洗澡也不安全,酒精會影響身體的神經系統和血管調節功能,洗澡時可能會出現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增加摔倒的風險。所以,老人洗澡要儘量避開空腹、飽餐和酒後這些危險時間。
冬季洗澡先預熱
冬天,外面寒風凜冽,浴室里卻溫暖如春。但對於患有心臟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從寒冷的房間一下子進入溫暖的浴室,巨大的溫差可能會對心臟造成刺激。就像突然從冰窖進入火爐,身體會有些受不了。所以,在冬季洗澡前,一定要提前做好預熱工作。可以提前幾分鐘打開浴霸,讓浴室的溫度慢慢升高,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等浴室暖和起來了,老人再進去洗澡,這樣就能減少對心臟的刺激,降低心臟病、急性腦中風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簡化洗澡流程
準備洗澡的時候,老人可以提前把要用的洗澡物品都找好,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比如毛巾、沐浴露、洗髮水等,都擺放整齊。這樣在洗澡的時候,就不用手忙腳亂地到處找東西,既節省時間,又能讓洗澡的過程更加順暢。簡化洗澡流程,能讓老人在洗澡時更加輕鬆,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也能降低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洗完澡後保濕潤膚
老年人的皮膚就像乾涸的土地,水分流失得很快,變得乾燥、粗糙。洗完澡後,皮膚表面的油脂被洗掉,水分更容易流失。所以,洗完澡要及時塗抹潤膚霜,給皮膚補充水分和油脂,就像給乾涸的土地澆上了水,讓皮膚重新煥發出光彩。潤膚霜能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鎖住水分,防止皮膚乾燥、瘙癢,讓老人的皮膚保持健康。
冬天洗澡的學問:頻率與注意事項
到了冬天,天氣寒冷,很多人洗澡的頻率都降低了。那麼,冬天到底多久洗一次澡比較合適呢?《中國皮膚清潔指南》給出了建議,冬天一般每隔兩三天洗一次澡為宜。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工作性質、體質等都會影響洗澡的頻率。比如從事體力勞動或者容易出汗的人,可能需要更頻繁地洗澡;而體質較弱、皮膚乾燥的人,洗澡頻率可以適當降低。
除了頻率,冬天洗澡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皮膚科主治醫師唐教清提醒大家:
水溫要適宜
冬天洗澡,很多人都喜歡用很熱的水,覺得這樣才舒服。但水溫過高,就像把皮膚放在火上烤,會燙傷皮膚,讓皮膚變得乾燥、敏感。冬季一般建議水溫控制在 38 - 40 度左右,這個溫度既不會太燙,又能讓人感覺溫暖舒適。當然,每個人對溫度的感受不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稍微調整。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讓水溫過高,以免傷害皮膚。
選擇溫和的洗浴產品
市面上的沐浴產品琳琅滿目,有各種香味和功效。但對於老年人來說,最好選擇溫和一點的洗浴產品。一些刺激性強的沐浴露,可能會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導致皮膚過敏、瘙癢等問題。溫和的洗浴產品就像溫柔的呵護者,能清潔皮膚,又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在選擇的時候,可以看看產品的成分表,儘量選擇不含香料、酒精、色素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