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雨水,遵照「吃3菜,做2事,忌1事」習俗,風調雨順人安康

2025-02-18

作為春季的第二個節氣,雨水標誌著氣溫回升、冰雪消融、降水漸增,正如農諺所言「春雨貴如油」,此時正是萬物復甦、農耕備耕的關鍵時期。不過,乍暖還寒的氣候也讓雨水時節充滿「寒濕交織」的特點,稍有不慎易傷脾胃、損陽氣。因此,民間形成了以「吃3菜,做2事,忌1事」為核心的習俗,既順應自然規律,又寄託了祈福安康的美好願景。

一、吃3菜:薺菜、春筍、韭菜,春味入饌養身心

1. 薺菜:春野鮮蔬,清肝明目

雨水時節的薺菜,是田野間最鮮嫩的饋贈。古人稱其為「護生草」,因其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平肝明目。北方人常將薺菜製成餃子:取新鮮薺菜榨汁和面,翠綠的皮裹上雞蛋與薺菜碎調製的餡料,一口咬下,滿口春意。南方則偏愛薺菜豆腐羹,清淡中透著甘甜,正應了「春養肝」的養生理念。

2. 春筍:破土新生,節節高升

南方雨水後,春筍破土而出,脆嫩多汁。中醫認為春筍味甘性寒,可清熱化痰、潤腸通便。江浙一帶的「油燜春筍」最負盛名:焯水去澀後,以醬油、糖燜煮至醬香濃郁,口感鮮脆,寓意「節節高升」。閩南人則愛用春筍燉雞湯,溫補中帶著清甜,驅散早春的濕寒。

3. 韭菜:起陽養脾,溫中益氣

韭菜被譽為「春季第一鮮」,《本草綱目》載其「歸心、安五臟,除胃熱」。雨水時節乍暖還寒,韭菜的辛溫之性可助陽氣生髮,搭配豬肉快炒,香氣撲鼻,既能暖胃又補氣血。民間更有「早春韭菜一束金」之說,足見其珍貴。

二、做2事:接壽祈安康,拉保保護童真

1. 接壽:紅綢寄情,孝心傳承

雨水這天,出嫁的女兒會攜禮回娘家「接壽」。禮品中必備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纏於藤椅之上,象徵「長壽無邊」;另有一罐用紅繩封口的「罐罐肉」,以豬蹄、海帶慢燉而成,感念父母養育之恩。岳父母則回贈雨傘,寓意「遮風擋雨,人生順遂」。這一習俗不僅凝聚親情,更將孝道文化代代相傳。

2. 拉保保:認乾親,佑平安

舊時民間認為,為孩子「拉保保」(認乾爹)可借他人福澤庇佑其健康成長。父母帶著孩子與酒菜穿梭於人群,擇良辰吉時認親。乾爹需贈孩子長命鎖或衣物,祈願其無病無災。此俗雖漸淡,卻在川渝等地仍有留存,成為雨水節獨特的溫情印記。

三、忌1事:酸冷傷肝脾,春生需護陽

雨水時節最忌飲食不節,尤以「貪酸嗜冷」為大忌。中醫認為,酸味收斂,不利肝氣升發,過量食用山楂、烏梅等易致肝鬱氣滯;而生冷食物則損傷脾陽,引發腹瀉、胃寒。因此,養生需遵循「少酸多甘」原則,如山藥、大棗、糯米等甘味食物可健脾祛濕,調和肝脾。此外,油膩辛辣之物亦應節制,避免「火上澆油」,加重體內濕熱。

雨水節氣,既是自然更迭的節點,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從薺菜的清新、春筍的蓬勃到韭菜的辛香,每一口春味都蘊藏著天人合一的智慧;從「接壽」的孝義到「拉保保」的祈願,每一份習俗都承載著對安康的嚮往。今日,我們雖不必拘泥古禮,但順應天時、調和飲食、珍視傳統,方能在這「潤物細無聲」的時節里,收穫身心的平衡與豐盈。

願雨水滌舊塵,新風送福來,一歲一安康。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相关文章

  • 小煎雞
  • 小煎雞
  • 香迷糊了❗開心果奶鹽貝果
  • 『葷』麻辣小炒雞
  • 冰鎮撈汁羅氏蝦(大頭蝦)
  • 快手雞絲拌涼麵|不辣版|🍜醬料超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