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科學家發現了距離太陽系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鄰星b。這顆行星位於宜居帶內,壽命可達三萬億到四萬億年,為人類尋找宜居星球帶來了新的希望
2017年,Gliese 411b被發現,證實其為岩石行星。2018年,超短周期行星K2 - 141b、K2 - 155d以及巴納德星b(Barnard b或GJ 699b)相繼得到確認。
2019年,GJ 357d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人類對外星行星的認知。
近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了一個重要發現,他們找到了兩顆距離地球僅33光年的「超級地球」。這兩顆行星圍繞著紅矮星HD 260655運行。
其中,HD 260655 b的大小約為地球的1.2倍,質量是地球的兩倍,圍繞紅矮星公轉一周僅需2.8天,表面溫度高達435℃。另一顆行星HD 260655 c則更大,約為地球的1.5倍,質量是地球的三倍,公轉周期為5.7天,表面溫度約為284℃。
然而,33光年的距離對於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來說,仍然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鴻溝。1光年約為94600億公里,33光年則達到了3121800億公里,相當於地月距離的813億倍,地日距離的208.69萬倍。
倘若以北京到上海的距離約為1220公里作參照,便能想像出這個距離的遙遠程度。
在眾多已發現的「超級地球」中,格利澤 - 581G(GLIESE - 581G)與地球的生態環境最為相近,它距離地球僅20光年。由於被潮汐鎖定,該星球一面永遠是白晝,另一面則永遠是黑暗,且一年僅有67天。
科學家們推測,這顆星球上可能存在海洋或液態水,因此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較大。倘若人類計劃進行星際移民,那麼這顆行星無疑是目前最適宜的選擇。
宇宙探索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儘管宇宙廣闊無垠,人類顯得微不足道,但我們的探索精神永不磨滅。每一次的新發現,都讓我們更深入地領略宇宙的奧秘,也讓我們對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生命充滿期待。
在未來的探索旅程中,我們或許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發現,為人類的發展和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