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來自外星系的小行星以每秒26公里的驚人速度,從天琴座方向闖入太陽系。這一事件瞬間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小行星被稱作「首位來自遠方的使者」,不少人猜測它或許並非普通的天體,而可能是載有外星生命的飛船,這是否意味著外星生命即將現身地球?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報道,人們的好奇心被充分激發,街頭巷尾都在熱烈討論這個話題,各種新奇的猜想和假說不斷湧現。
然而,就在人們對外星文明充滿期待時,著名宇宙學家霍金卻發出了警示。2018年3月4日,霍金離世,但他生前反覆強調的告誡,如同一記重錘,在人們心中激起千層浪。
他堅決反對人類盲目地尋找外星文明,這不禁讓人們深思:霍金為何如此堅決?或許是他意識到,人類對外星文明的了解極為有限,盲目探索可能帶來難以預估的後果。倘若真的發現外星文明,人類是否有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這是一個充滿未知數的問題。
在美國的SETI計劃中,土著研究成員倫波特於2021年發表了《美洲印第安文化和研究》一文。文中,倫波特從歷史角度深入剖析了當今科學家在探索外星文明時所面臨的問題。
他提到,1768年,一位船長為測量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帶領船員乘坐「奮進號」從英國出發。在航行中,他發現了位於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之間的一塊大陸。
這一發現最終導致了澳大利亞長達數百年的殖民與掠奪。倫波特認為,儘管這位船長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現代科技的發展並未如人們期望的那樣給人類帶來真正的福祉,反而可能引發一系列難以預料的災難。
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為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讓人類面臨毀滅性的後果,他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
當我們從未來的視角探討人類與外星文明的關係以及人類的存亡時,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和嚴峻。著名的費米悖論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假設:人類或許本身就是從外星文明遷徙到地球的。
2018年,一位俄羅斯物理學家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如果費米悖論成立,那麼人類的處境可能比滅絕更為艱難。
因為如果人類真的是從外星文明移民到地球,那麼在這一過程中所需的技術和能量是難以想像的。在漫長的太空旅行中,人類可能會遭遇各種各樣未知的危險和挑戰。在對外星文明的探索中,有一個關鍵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如果真的發現了外星文明,人類該如何應對?是選擇友好地交流合作,還是陷入殘酷的競爭甚至戰爭?事實上,我們對外星文明的了解十分匱乏,這種未知容易引發人們內心的恐懼。在浩瀚宇宙中,人類顯得如此渺小,我們的探索之旅充滿了不確定性。俄羅斯科學家提出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我們對外星人的想像往往局限於特定的形象,如骷髏頭、大眼睛和長手指等,但實際上,外星智慧生命可能並不具有具體的形態,甚至可能沒有意識,也許只是一團能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位科學家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外星智慧生命在建造高樓大廈,而人類就像螞蟻,根本無法引起它們的注意。如果人類試圖阻礙它們,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在這種情況下,外星智慧生命更像是高維度智慧的指令執行者,它們的存在和行為模式與人類的認知存在巨大差異,人類的理解和認知在它們面前顯得微不足道。當我們把地外智慧生命與人工智慧進行對比時,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隨著ChatGPT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出現,社會上掀起了對人工智慧的恐慌浪潮。
馬斯克明確表示,必須對人工智慧保持警惕。這與俄羅斯科學家對外星智慧生命的看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人工智慧本身並沒有惡意的殖民動機,它對人類的潛在威脅,實際上是由其程序設定所決定的。也就是說,人工智慧並非有意要消滅人類,但它的存在和運作方式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而外星智慧生命,雖然可能沒有殖民或掠奪的意圖,只是在執行預設的指令,但它們的強大與人類的弱小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旦發生衝突,人類可能會面臨巨大的危險。
在人類探索外星文明的道路上,充滿了挑戰和未知。人類對外星文明的渴望,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我們對外星文明的意圖、文化和科技水平幾乎一無所知。在這種情況下,盲目地進行探索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風險。
或許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對待這個問題,在做好充分準備之前,不要輕易暴露自己。我們需要思考,我們的探索是否會引起外星文明的注意,是否會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在宇宙中,人類是如此渺小,我們的科技水平在面對未知的外星文明時,可能顯得微不足道。
因此,在探索外星文明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警覺,謹慎前行,以免給人類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