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奇觀:韋伯望遠鏡拍到了奇怪的東西,它距離我們470光年

2025-02-18

看,韋伯望遠鏡拍到了什麼:

這張照片是韋伯望遠鏡在金牛座方位拍攝。

金牛座呢,有一個非常具有辨識度的V字結構,大家裸眼就可以看到這個結構。

就像前兩天我用手機拍攝的一張星空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金牛座的V字結構。

韋伯這次拍攝的照片便是在V字開口的那個區域。

這裡有一片微弱的星雲。

2014年哈勃望遠鏡對這片星雲進行了一次拍攝,得到了一張照片。這讓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這片星雲的細節。

我們把照片放大看右下角,那個令人驚奇的天體就出現了。

很奇幻的一個天體。

我們可以看到,它有一個放光的圓盤,準確的來說應該是沙漏的形狀,因為中間有一道暗斑,暗斑將圓盤一分為二;沙漏的兩側還有兩股明亮的射流,它們直衝天際,看著似乎蘊藏著很大的力量。

我們從這裡看這個天體感覺它很小,但它實際的尺寸非常的龐大,那個圓盤的直徑大概是500AU(天文單位)。

什麼概念呢,太陽系最遠行星海王星的平均軌道直徑約為60AU,也就是它的尺寸至少為海王星軌道的8倍。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天體,大家感覺是不是很震驚,腦子裡不斷的在想宇宙為何會存在這樣的天體,因為它看著好像科幻中的情節一樣。

它是什麼呢?

這樣的天體我們稱它為赫比格哈羅天體

為什麼會叫這樣的名稱。

因為這類天體是由一個叫喬治-赫比格和吉列爾莫-哈羅的人率先研究,並分析出了它們是什麼。

仔細閱讀的小夥伴可能注意到了,我說的是這類天體,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天體並不是特有的一個,這樣的天體我們已經發現了好多。

比如它的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類似的結構(HH 150)。

它也有有噴流以及發光的盤,所以它同它一樣,只不過是觀測的角度不同。

這類天體的命名基本是以HH加發現順序進行編號,所以上面的150的代表著至少我們已發現了一百多個這樣的天體。

這類天體的形成非常的特別,它們是恆星誕生的時候產生的一種現象

恆星是怎麼誕生的呢?

恆星是誕生於分子雲中。

就是一大片的分子雲聚集,聚集越來越多的話中心會凝聚形成一顆原恆星。

原恆星的外圍是一圈環繞的盤狀分子雲,這個我們稱它為原行星盤,因為這是行星的形成盤,再外圍就是彌散狀的分子雲。

恆星的形成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過程。

那在形成的過程中恆星會經歷一個特殊的階段,就是當原恆星周圍具有磁場時,磁場會將落入原恆星的一部分物質噴出,噴出的物質撞擊周圍的星雲會形成一股發光的射流。

這樣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赫比格哈羅天體。

所以我們看到的那個發光圓盤中間的暗斑,便是氣體塵埃聚集形成的旋轉圓盤,圓盤拍攝的還不是很清晰,看著很模糊。

換做亞毫米觀測的話,就可以看到中心的圓盤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它看著很小的一個圓盤哈,但行星最後就是在那裡誕生的,原恆星就在噴流和行星盤交接的地方。

HH30可以說是目前我們觀測到角度最棒的一個赫比格哈羅天體,因為它幾乎是完全側身面向我們,所以它的噴流它的圓盤我們可以一覽無餘。

我們可通過多波段的觀測來了解它,像之前哈勃的可見光拍攝、韋伯這次的近紅外以及中紅外拍攝,還有阿塔卡馬亞毫米的觀測。

這些不同波段的觀測就像解剖一樣,一步步的將它分解,讓我們看到它不同的特徵。

尤其是韋伯這次的拍攝讓天文學家注意到了HH30新的細節,比如錐形的噴流(筆直噴流的外圍那一圈微弱的噴射),還有一圈類似螺旋的結構。

這些細節讓HH30變的更加的絢麗,看上去猶如綻放的花朵一樣。

而花開之時,等待塵埃散去之後,便是一個新的世界的誕生。

有幸,我們在此看到了這一絢麗的時刻,並認識了它。

這就是這幅照片的秘密,一副創世時的偉大時刻。

我是騰寶,一個熱愛天文的科普創作者,還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與支持。


相关文章

  • 《掌心》:二刷才發現導演埋了多少線!這些偷聽戲把我CPU干燒了
  • 《哪吒2》:爆火,餃子卻閉關!他的「難受」,扯破了內娛的遮羞布
  • 《難哄》:桑延到死都不知,溫以凡拒絕他的原因到底有多不堪
  • 《難哄》:看懂溫以凡的過去有多不堪,才明白她為何拒絕桑延
  • 《六姊妹》:催二女兒再嫁,逼四女兒復婚,真不怪劉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