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什麼呢?
這樣的天體我們稱它為赫比格哈羅天體。
為什麼會叫這樣的名稱。
因為這類天體是由一個叫喬治-赫比格和吉列爾莫-哈羅的人率先研究,並分析出了它們是什麼。
仔細閱讀的小夥伴可能注意到了,我說的是這類天體,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天體並不是特有的一個,這樣的天體我們已經發現了好多。
比如它的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類似的結構(HH 150)。
它也有有噴流以及發光的盤,所以它同它一樣,只不過是觀測的角度不同。
這類天體的命名基本是以HH加發現順序進行編號,所以上面的150的代表著至少我們已發現了一百多個這樣的天體。
這類天體的形成非常的特別,它們是恆星誕生的時候產生的一種現象。
恆星是怎麼誕生的呢?
恆星是誕生於分子雲中。
就是一大片的分子雲聚集,聚集越來越多的話中心會凝聚形成一顆原恆星。
原恆星的外圍是一圈環繞的盤狀分子雲,這個我們稱它為原行星盤,因為這是行星的形成盤,再外圍就是彌散狀的分子雲。
恆星的形成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過程。
那在形成的過程中恆星會經歷一個特殊的階段,就是當原恆星周圍具有磁場時,磁場會將落入原恆星的一部分物質噴出,噴出的物質撞擊周圍的星雲會形成一股發光的射流。
這樣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赫比格哈羅天體。
所以我們看到的那個發光圓盤中間的暗斑,便是氣體塵埃聚集形成的旋轉圓盤,圓盤拍攝的還不是很清晰,看著很模糊。
換做亞毫米觀測的話,就可以看到中心的圓盤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