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北美院線的打壓,咱們國內的影院那可是迅速展開了反擊。就像前面說的,河南周口的那家影院,直接把《美隊4》的票價抬到了666元一張,還安排在了凌晨檔。這操作,簡直是絕了!除了這家影院,其他地方也是各出奇招,有的影院直接宣布「暫不考慮《美隊4》的排片」,理由就是放映廳比較少,要優先放映國漫。還有的影院,把《美隊4》的票價定到了250元,這含義,大家都懂吧?
更絕的是,有些影院還玩起了「鎖座與幽靈場」的操作。購票系統上顯示《美隊4》場次滿座,但實際上根本無法購票。還有的影院只開放10人小廳,被網友們調侃為「庫房觀影」。這些操作,不僅讓《美隊4》的票房慘澹,還引發了網友們的創意支援,社交媒體上「抵制美隊4」的視頻輕易就能獲得上萬點贊。
這場排片大戰的背後,其實是中美文化話語權的此消彼長。過去,咱們中國觀眾對好萊塢大片那可是趨之若鶩,甚至不惜為《復聯4》沖票房。但現在,隨著《戰狼2》《流浪地球》《封神》等國產片的崛起,咱們觀眾的心態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看大片」到「挺國潮」,民族情感與娛樂消費深度綁定。
好萊塢的傲慢與困境也在這次事件中暴露無遺。依賴IP續作、劇情套路化,《美隊4》被批「獵鷹扛不起盾牌」。北美院線的雙標操作更是暴露了市場保護主義,反促咱們中國觀眾覺醒。網友們都感慨:「過去我們幫《復聯4》沖票房,現在輪到好萊塢學中國觀眾凝聚力了。」
這場「電影大戰」,不僅僅是一場票房競爭,更是一次文化輸出的試金石。國產片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必須突破排片壁壘,建立自主發行渠道。同時,還要用「故事+技術」雙核驅動,避免文化隔閡。就像《哪吒2》的親情主題,就成功打動了外國觀眾。
好萊塢也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如果繼續「擠兌中國片+自我重複」,那或將失去最大的海外市場。網友們都喊話漫威:「學學餃子導演,把經費花在劇本上!」未來,中美電影產業或許可以從「互掐」轉向合作,比如合拍片、技術交流等。觀眾們也都宣言:「我們支持公平競爭,但拒絕霸權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