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開啟了他金牌配角的生涯。
這部劇開拍之前,於和偉差點被換角,當時編劇之一的蔣曉勤甚至打電話給高希希導演說:
「劇本都發給人家一個月了,怎麼能說不用就不用!」
經過這一次,高希希也對於和偉不再有顧慮,2010年,他們又合作了《新三國》。
於和偉在劇中扮演的是「劉皇叔」劉備。
相較於老版孫彥軍的劉備,於和偉更加強調角色的虛偽。
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按道理應該斬首,劉備帶頭在魯肅面前演起戲來。
於和偉一句:「作為兄長,我應該先走一步!」
表情正義凜然,聲音無比堅定,把劉備的「表演型人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之後,他又在《軍師聯盟》中扮演了一代梟雄曹操,這也成為了他演藝生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角色。
易中天說:「於和偉的曹操,最貼近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也是這個角色,讓他拿下了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
於和偉的面相和演技,決定了他在掌控性格複雜的人物上,具備一定的優勢。
編劇史航就說:「梟雄小人,於和偉一人可以包辦。」
他對人物的理解,從來不是淺層的,每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他的反派,每一個都令人咀嚼得津津有味。
在「蹦迪」出圈後,於和偉說:
「如果你沒有作品了,光靠這個去蹦躂,你要小心,對別人來說不一定,對我來說就不行,我絕不會依賴這個東西。」
就在今年,於和偉憑藉《覺醒年代》中的陳獨秀一角,獲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
從配角到視帝,他用了20年。
有人渴望年少成名,但心性卻往往無法支撐起那些名利的衝擊,很容易在名利場中迷失。
大器晚成或許就是最好的結果,過去足夠的積累和經歷往往能夠讓人更能接得住命運的饋贈。
有一次接受採訪時,於和偉談起自己的父親。
當年父親總是外出小酌,回家後,帶著一點酒氣,母親看到就開始嘮叨個不停。
父親聽完後,也不生氣,也不慍怒。
自顧自地打開一包熟食,坐到炕前。
看著睡成一排的五六個孩子,笑眯眯地拿出熟食,挨個兒放到他們的嘴邊。
孩子們在睡夢裡,聞到了香氣,一張開嘴,果然是父親的寵愛。
最後,父親喂完了孩子們,又拿出一個熟食遞到母親嘴邊。
結果慘遭拒絕,母親一把就把頭扭開:「我不吃!我不吃!」
談起家人來,於和偉哈哈大笑;談及過去的經歷,也從未覺得自己很苦。
當下,是一個情緒價值最容易被放大的時代。
很多人喜歡靠揭開自己的傷疤,裸露自己的疼痛,來贏得他人的好感和同情。
但於和偉從不賣慘,他只希望自己因角色被關注。
如今閒暇時,他會返鄉幫著哥哥在早餐檔賣包子,或者在家中,陪伴妻子和孩子。
對他來說,演戲和陪伴家人,永遠是這輩子最重要的事。
作者 | 謝必安,一條不斷奔跑的狗,沒了。 主播 | 一凡,電台主持人,聲音溫度探索者。 圖片 | 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推文
人貴在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