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 麵包體(28×28cm一盤的量) 高筋麵粉 400克 奶粉 30克 雞蛋液 50克 牛奶 230克 蜂蜜 50克 鮮酵母(或高糖乾酵母4克) 12克 鹽 4克 黃油 40克 輔料 玉米油 50克 白芝麻和白砂糖 各30克 雞蛋液(刷表面) 少量 黃油塊(入爐前放) 40克
被鄰居追著問的蜂蜜脆底小麵包|好吃到停不下來的做法
天氣熱了,室溫20度的地區,打面用冷藏過的液體。22度以上地區,用冰桶或者冷凍帶冰渣的液體。
2檔10秒
3檔10秒
4檔10秒
5檔30秒,此時已成團
轉6檔6分鐘,打到7-8成筋,如圖
這一步測溫,打好前面溫不要超24度,因為後期還會持續升溫。溫度高的話拿出來密封冷凍降溫30分鐘左右再打。
直接4檔打1分鐘,
轉5檔打1分鐘,此時黃油和鹽完全吸收。
轉6檔3-4分鐘,打到9-10成筋。
全程12-13分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拿尺子量。
否則整形後切開麵糰太高!發酵後麵糰站不住!東倒西歪!很影響美觀
兩側向中間摺疊對齊,上窄下寬,這樣捲起後中間不會凸起成很誇張的螺旋。效果是稍微有一點點凸起,我覺得這樣最好看。
兩側分別向內摺疊1/3,上窄下寬,等腰梯形。
這樣最終效果基本是平面圈圈
如果捏不動,先做下一個,鬆弛一會再捏
(老面冷凍保存,下次做任意麵包都可以加入,它自己是獨立的麵糰,配方食材都不需要改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砂糖容易沉底,給它扒拉均勻,多蘸點糖,烤出來更脆更好吃。
不只刷頂部,每個麵糰最外圈也要照顧到,上色更均勻一致。不用矽膠刷,用毛刷,刷的更均勻。蘸取蛋液後在碗邊刮乾淨不滴落再刷。一下刷太多的話蛋液都堆積在圈圈縫裡,上色不均勻,影響美觀。而且蛋液太多都流到底部,烘烤後會糊,影響脆度,影響美觀
我用的10克一個的小黃油粒,正好掰成4塊。
其它家用烤箱,上火160-180,下火200-210,烤20分鐘。比平時烤小麵包的底火高20度,更容易烤出脆皮。
三能烤盤是鋁合金材質,不易吸熱。有碳鋼材質烤盤的,一定要用碳鋼烤盤,烤出來效果更好(我沒有 沒辦法),碳鋼烤盤下火降低10-20度
具體要自己試驗,烤盤材質、使用次數不同,吸熱快慢就不同,所以上色和脆度都不一樣。
烤盤越舊、越破、越便宜,吸熱越快,用舊的,不用新的。
(左上角是出爐後不小心被手套壓壞了)
(我烤了三盤,用不同的溫度和油測試脆底效果,結果在方子最後小貼士)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快去做吧,記得來交作業,幫我點個「好極了」
感謝大家,祝大家多吃不胖,吃嘛嘛香!
密封放入冰箱冷凍保存,室溫完全解凍直接吃,或者平底鍋煎一下吃,底部會恢復一點🤏脆度。
不要求脆的話,用微波爐中火叮30秒左右,超級柔軟
( ˃̵ ֊ ˂̵ )
(つど)
( ིྀ•༝• ིྀ)。
づど
꒰ ɞ̴̶̷ ·̮ ɞ̴̶̷ ꒱
/>c\
麵包只有剛出爐那幾個小時脆,轉天就不脆了,正常的
小貼士 這款麵包的脆底只有剛出爐那幾個小時脆,轉天就不脆了,正常的。
我做了3次,用不同溫度和不同的油,測試哪個對脆底影響最大。烤盤以三能鋁合金烤盤為例。
第一盤
黃油30+50=80克,底火220,脆度4顆星
第二盤
玉米油50+黃油40克,底火230,脆度5顆星
第三盤
玉米油50+50=100克,底火230,脆度4顆星
(其中還有一些小的變量,第一盤麵糰含水量略高一點點,底部還蘸了很多蜂蜜水,發酵也比後兩盤略大,烘烤時間短2分鐘,應該都會影響,所以第一盤和後兩盤對比有點不準確、不公平,但是沒關係,以後還會再做,有了新對比再來更新。因為這款麵包實在太好吃了,不脆也很好吃)
目前得出的結論,影響脆度最關鍵的兩點就是火力和黃油。
底火不能太低,在不烤糊的前提下儘量提高底火,烤出厚皮,脆皮。
烤盤上抹黃油和玉米油都可以,入爐前放的那一部分油,黃油比玉米油效果更好。
另外我查了大量案例,烤盤材質非常重要,便宜的碳鋼材質烤盤更易吸熱更易烤出脆皮。就像碳鋼材質的吐司盒,經常一不小心就烤出厚皮,三能金波吐司盒往死里烤都很難上色,都是薄皮。
但是碳鋼材質烤盤我沒有,沒辦法測試。誰有可以自己對比試試。
我看到很多新手,用幾百塊機械的小烤箱,自帶的黑色碳鋼烤盤,下火180度輕輕鬆鬆烤出超絕嘎嘣脆的脆底,反而是各大烘焙博主和烘焙老手,用著好烤箱、好烤盤、好方子,認認真真對待都烤不出脆底,倒反天罡🧐
最後,還有一個冷知識,應該沒有人提過,這個麵包是大麵糰中間切開豎著擺放的,它的麵筋紋路是向上、橫向一圈生長的。沒有緊實的收口,類似於沒有沉積,它的底部組織很鬆散,所以不容易脆底。如果換成小圓球造型,或者捲起的長條造型,底部有收口,更緊實更容易厚底和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