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家庭背景對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我和表妹的人生軌跡,就像兩條截然不同的拋物線,清晰地體現出有父母托舉與無父母托舉的巨大差別。
表妹比我小一歲半,是我小姨的獨生女兒。表妹家的條件非常優渥。姨父是一家大型企業的高管,姨媽則經營著自己的小生意,收入很不錯。
表妹從出生起,就被全家人捧在手心裡。小時候,她的玩具堆滿了整個房間,都是那種最新款、最高檔的。
她的衣服,件件都是品牌,甚至連一雙小小的襪子,價格都抵得上我一周的生活費。
上學後,她從來不用擔心學習用品不夠好,每次新學期開學,嶄新的書包、精緻的文具整齊地擺在她面前。
面對考學,她也不愁,因為姨父姨媽都會給她安排家庭教師,一對一輔導。雖然表妹讀書不算拔尖,但在這種條件加持下,升學考學都很順利。
高考那會兒,表妹的成績一般般,考到一個普通的三本院校,學費特別貴,一年要好幾萬,但姨媽還是給她上了。
表妹畢業後,工作也沒愁過,因為還沒畢業,姨父姨媽就憑藉著廣泛的人脈和雄厚的財力,早早給她安排了各種實習機會,讓她積累經驗。
接著,又花了不少心思,把她送進了一家福利待遇超好的國企,穩穩地端上了鐵飯碗。
工作第一年,姨父姨媽為了表妹上班不用太趕,就在公司附近給她買了一套75平米的二居室住,那個地段的房子,可不便宜,在12年前,就要9000多一平,現在的話,也漲到了1.4萬一平。
工作第三年,他們又給表妹買了一輛10來萬的轎車,方便她上下班和回家裡。
談婚論嫁時,姨父姨媽更是精心挑選,通過各種社交關係,為表妹找到了一個同樣家境優越的男朋友。男方父母都是體制內的,男的跟表妹一樣,都是父母托舉出來的,還算優秀。
兩人結婚時,婚禮也辦得極其隆重,當時在我們某國際大酒店,擺了99張桌,近千人的婚宴。
婚後,兩家父母合力,為小兩口在市區,買了一套大四房。
雖然是貸款買的,但首付付了60%,裝修那些都是父母出錢的,表妹夫妻倆只承擔了每個月2800多的月供。雙方父母的經濟支持總是源源不斷,時不時就會貼補一些。
表妹懷孕後,姨媽和她婆婆早早地就聯繫好了市裡最好的月子中心,月嫂也是精挑細選。
表妹生完孩子後,根本不用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受到影響。因為家裡人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她產假休完了就直接去上班,孩子的一切事宜,都交給老人和保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