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好,我寧願在城裡買房,也不會花幾十萬回村建房給父母養老

2025-06-13

來自網友李意章投稿:

前不久,聽到城裡人不能回村建房,老家的親戚紛紛前來勸我早點回村建房,這樣父母年邁後,回村養老時也有個好的歸宿。

然而,我態度很堅決:寧願在城裡多購置一套房,也不會回村建房給父母養老。

我今年47歲,25年前從師範大學畢業後,便進入縣城的一所高中任教。

工作不到3年,我娶了城裡的妻子,並在城裡買房定居,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2003年,隨著女兒的出生,我順勢將戶口從農村遷到了城裡,就此成為新一代的城裡人。

在城裡安家後,我回農村老家的次數愈發稀少。年輕時,父母還在老家務農,我通常會在過年過節時回去探望。

11年前,老家遭遇一場洪水,父母辛苦耕耘十多年的果樹被無情沖毀後。看著父母也老了,實在不想他們繼續勞累,於是我就咬咬牙,在城裡置換了一套大四房,把他們接到城裡生活。

自那以後,老家沒人了,我回去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除了清明節,會陪父母回去祭祀,其他時間基本不會回老家去。

每到節假日裡,我更喜歡帶著父母和孩子外出旅行,或者去看望遠嫁的兩個姐姐。

我老家的房子建於四五十年代,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大合院。從外觀上看,房子規模不小,可並非獨屬於我們一家的。

在我還小時,院內原本是住著7戶人家,房間交錯分布,不像現在獨門獨戶那般自在。

直到我15歲時,有三家在村裡建了新房搬走了,還有的則是跟隨子女去城裡,老家不住了,然後父母通過置換和購買的方式,逐步將房屋整合,才有了如今獨門獨戶的格局。

雖說我們的房子像個家了,但原本用泥磚砌成的瓦房,歷經幾十年的風吹雨打,也已變得破舊不堪,時不時還會這裡腐朽,那裡漏雨,那裡又需要修補。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看著村裡許多人都建起了新房,父母也動了在老房子邊上建新屋的念頭。

在老房子旁,我們家有一塊90平米的宅基地,用來建個二層半的小樓再合適不過。但那時的我,一心撲在城裡置業上,經濟能力也有限,建房的話還得四處借錢才行。

所以,無奈之下,那些年只能先簡單修繕老房子,等以後經濟寬裕了再考慮建新房子。

可是等啊等,等我有點錢了,等我手頭有點積蓄了,卻不再想回村建房。因為父母被接到身邊後,生活得十分愜意,平日裡很少回村,我便覺得花大價錢回村建房實在沒必要。

可每次回村,村裡的鄰居、親戚朋友總會勸我建房,他們說好好的宅基地閒置著長草太可惜。

村裡大部分人都建了新房,以我們家的條件卻不建房,會遭人笑話。他們還提及,父母老了總歸是要落葉歸根,回村養老的。

但我對此不為所動,覺得我們一家人在城裡生活得舒適安穩,父母也沒再強烈要求,我自然也就沒必要回去建房。

近些年來,不知是父母年紀越大越愛面子,還是真的動了回村養老的心思,一聽到親戚朋友的勸說,就開始鼓動我回家建房。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尤其是前不久,親戚們告知城裡人不能回農村建房後,父母又開始操起來這心說,我們夫妻倆都是城市戶口,且都在體制內工作,按規定已經不能回村占地建房了。

可他們兩老的戶口還在農村,就催著我趕緊用他們的戶口回村建房,錢不夠他們那也有不少。

按理說,父母的戶口還在村集體,用那塊宅基地報建房子是非常可行的,但我依舊沒有建房的打算。

這不是因為我資金不足,也不是我不喜歡農村的生活環境。

這些年,隨著我和妻子職位晉升,收入增長,加之老岳父家拆遷獲得了一筆可觀的補償款,我們夫妻二人的存款,用來建一棟三四層的小樓綽綽有餘。

再者,老家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各方面都有了顯著改善。村子變得更加衛生整潔,水電供應穩定,網絡實現了村村通,村道也都完成了水泥硬化,出行十分方便,我對現在村裡的環境其實頗為喜愛。

然而,有錢歸有錢,喜歡歸喜歡,要我花四五十萬回村建個房子,我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意義不大。

首先,如今農村環境再好,我們一家人也很難再適應農村生活了。

我們在城裡住了一二十年,早已習慣了城市的便捷與繁華。真要回歸農村,去過那種田園生活,恐怕難以適應。

每年回去祭祀或者偶爾回去過年,我和妻子作為70後,都難以長時間停留,00後的女兒更是如此,她根本不喜歡回農村,每次回去不到半天,就吵著要回城裡。

父母雖然還能較快融入農村生活,但長期受城市生活影響,讓他們在農村住上十天半月,也會覺得待不住。

比如母親,在城裡每天都雷打不動地去跳舞,或者和一幫老太太去領免費禮品,回到農村,除了日常的吃喝拉撒睡,幾乎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父親呢,平日裡就喜歡去公園打桌球,或者去麻將館打牌,回到村裡,這些活動平日裡都沒有,只有過年過節村裡人多的時候才有麻將局。

如此枯燥的農村生活,時間長了,他們也會受不了。

其次,相比花幾十萬在村裡建房,我更願意在城裡再購置一套房子。

因為農村的房子建好後,除了自住,無法進行交易。我仔細算過一筆帳,按照我家那塊宅基地,建一座90平的二層小樓,簡單裝修一下,少說也要40萬。

這40萬我拿得出,但把這麼多錢花在偏遠農村,建成一座一年到頭住不了幾天的房子,我覺得實在浪費。

即便現在建好了,父母可能會經常回去住,但等他們百年之後,我肯定不會經常回去。

女兒更是如此,且不說她以後會嫁到哪裡,就算一直留在我們身邊,我想她也絕對不會回農村生活。

既然清楚花這麼多錢建房,只能滿足一時之需,我又何必為了所謂的面子,或者為了留住宅基地,而回去建房呢?

因此,我覺得與其花大價錢回村建房,真不如在城裡再買套房子,畢竟城裡的房子才是實打實的固定資產,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都更具價值。

最後,很多人說老了回農村養老更好,但我認為城裡才是老人養老的最佳選擇。

不少親戚都說,父母年事已高,在農村建個房子給他們養老好,老家山清水秀、安靜祥和,吃的喝的也都健康。

不可否認,農村的一些環境條件確實適合老人養老,但要論及老人養老的最佳地方,我覺得環境好只是一方面,生活便利才是關鍵。

在農村,購物、出行都不如城裡方便,而老人晚年最基本的看病買藥,在農村也相對麻煩。

就拿我們村來說,村裡沒有診所,看病得去鎮上的衛生院,可衛生院路途較遠,而且並非所有病症都能診治。一旦遇上急病、重病,最終還是得往城裡跑。

所以,老人回村短住尚可,要是為了養老而回去建房,真的不如城裡再買一套房子更讓人舒心。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