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討厭母親老回娘家走親,家裡發生一件事後,我卻不敢這樣想了

2025-06-13

來自網友黃小姐投稿的故事:舅舅去世後,我一直討厭母親老回娘家走親,但去年家裡發生了一件事後,我不敢這樣想了。

11年前,舅舅去世後,我就不喜歡母親老回娘家走親了。

這不是我這個年輕人無情,冷漠,沒有人情味,只是在母親的娘家,再也沒有什麼長輩可值得走動了。

外公外婆在我和姐姐還年幼懵懂的時候,就離開了。在那之後,母親回娘家,更多的是為了去看望舅舅。

可如今,舅舅也走了,在我看來,回去的意義似乎也隨之消散。畢竟兄長已不在,剩下的舅媽和阿姨們,在我心裡,好像真沒什麼值得頻繁回去探望的。

除此之外每次母親回娘家,對我們家來說,就像是一場 「經濟浩劫」。

尤其是過年期間回去,光是給親戚們準備禮物,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個舅媽,三個阿姨,隨便挑挑禮物,千把塊錢就沒了。

還有那些表親家,孩子多得像小樹苗一樣,母親回去都得挨個發紅包。就算一個紅包只給五十、一百,加起來也得一千多。

算上禮品和紅包,母親回趟娘家,起碼得花兩千五百塊。

而母親一個月辛辛苦苦,工資也就兩千八百塊,這一趟走親,幾乎花掉了她一個月的血汗錢。

要是我和姐姐也跟著去,情況就更糟了。我們已經工作,卻還沒嫁人、沒孩子,不僅收不到紅包,見到長輩和孩子還得發紅包。

給長輩發紅包,一個至少一百,小孩子也不能落下,就算少一點,一個二十,我倆一趟下來,平均也得花六七百。

這樣算下來,一家人去走親,簡直就是一場 「大出血」,而且這種人情往來,付出多,回報少,在我眼裡,這走親純粹是虧本買賣。

除了經濟上的壓力,每次回去,我們姐妹倆還得面對親戚們的 「靈魂拷問」。

什麼婚姻、工作、收入等等,他們的嘮叨,就像密密麻麻的蚊子,圍著你嗡嗡叫,讓人煩不勝煩。

可我這母親呢,就像那堅定不移的老黃牛,每年年初二,雷打不動地回娘家。

年前就開始精心準備,給每家親戚買什麼禮物,都安排得妥妥噹噹。每當看著母親這樣,我反感極了。

我一次次勸她,舅舅走了,沒必要年年回去,我們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那些所謂的親戚,不走動也沒關係。這年頭,哪還有人像她這樣執著地走親戚。

但母親總是語重心長地說:「你舅舅雖然不在了,可娘家還是娘家,那些舅媽和阿姨們,都是實實在在的親戚,這聯繫可不能斷。以後家裡有個難處,說不定還得靠親戚幫忙呢。」

過去聽到這話,我心裡直犯嘀咕,甚至有點想笑,覺得母親太天真。

可我又攔不住她,最後,每年年初二,我和姐姐都選擇留在家裡,讓父母倆自己去。

直到去年家裡發生了一件事後,我就改變了對母親回娘家走親的態度。

也就是去年暑假的事,我爸騎摩托去鎮上幹活,誰知路上發生車禍。

被好心路人送進醫院後,情況嚴重,醫生就告知要立馬做手術。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而做手術要手術費,又要有家屬簽字,我母親當時在外地工作,一時半會去不了醫院,姐姐又在省城,而我雖然離醫院最近,但也要2個小時的車程。

為了能給我爸得到及時的治療,心急如焚的母親,當時就在慌亂中撥通了住在縣城的舅媽的電話,求她先去醫院幫忙簽字。

聽到母親說要找舅媽幫忙,我心裡直搖頭,這年頭,誰願意沾這種麻煩事呢?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可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舅媽聽到父親的遭遇,沒有絲毫猶豫,一口答應下來。連衣服都沒來得及仔細換,抓起家裡僅有的三萬塊現金,就火急火燎地往醫院趕。

那天,我和母親心急如焚,馬不停蹄地往醫院趕。

可越著急,事情就越不順利,路上堵車堵得厲害,我們都沒能按時到達。

等我們終於趕到醫院,眼前的一幕讓我愣住了。母親娘家的好多親戚都來了,母親的三個姐姐,還有舅媽的兒子,都守在醫院裡。

母親看到這一幕,一直強撐著的身體一下子軟了下來,癱坐在手術室門口的凳子上。舅媽和阿姨們立刻圍了上去,你一言我一語地安慰著。

她們一邊說著暖心的話,一邊從包里掏出錢來,這個一萬,那個兩萬,不一會兒,就給我們家湊了十萬塊。

當時看著她們手中那帶著溫度的錢,我的眼眶瞬間濕潤了,淚水不受控制地流了下來。

我從來沒有想過,在我們家最艱難、最無助的時候,這些被我忽視已久的親戚,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給予我們最堅實的支持。

後來,父親的手術很順利,被轉到病房休息。親戚們卻沒有馬上離開,他們一直留在醫院,陪著我和母親,直到很晚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父親住院的二十一天裡,住在城裡的舅媽,每天中午不管是多麼大的太陽,還是下著大雨,她都會準時送飯到醫院。

幾個阿姨住在農村,雖然沒辦法經常來醫院,但她們卻會時常打電話來問候。

甚至怕我們在醫院吃的沒營養,一個個都說她們家有魚有土雞,到時候會送到舅媽家弄好給我們吃。

相反,那些住在老家、平日裡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叔叔伯伯們,卻顯得異常冷漠。

父親手術完第三天,他們幾家才派了堂哥來做代表,送來一二百的紅包。

然後也沒問問錢夠不夠,需不需要幫忙,回到老家休養時,也就很應付的來看過幾次。

經歷了父親住院這件事,我就對走親這件事有了全新的認識。也不再抗拒母親大包小包地回娘家,甚至還會主動幫她準備禮品。

今年過年,我和姐姐早早地就把禮品備好了,一家人歡歡喜喜地陪母親回娘家走親。這一次,我不再覺得這是一種負擔,心裡滿滿的都是期待。

到了舅媽家,大家像從前一樣,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聚餐、打牌、嘮嗑。

看著父母臉上洋溢著的幸福笑容,我也終於明白了,走親,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親情的延續。

那些曾經被我視為浪費錢的行為,其實是維繫親戚之間情感的重要紐帶。它讓我們在困難時刻,不再孤單,不再無助。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