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沒什麼人也沒什麼娛樂活動
農村的環境變好,家家也建了新房,但還在村裡常住的人卻越來越少。
青壯年都去了城裡工作和定居,小孩也因跟隨父母或者為了更好的學習資源去了城裡讀書,平日裡就一些老人在家。
就算過年了,很多在城裡安家了的,幾乎不回來過年,頂多就除夕上午,回來祠堂祭拜一下,放個鞭炮就匆匆回城裡了。
只有一些條件一般,或者家裡還有老人留守的,或許會在村裡待得久一點。
而像我們這些在外生活了十幾二十年的人來說,即使村子裡還有人,但一般都沒啥交際,見了面也會顯得尷尬,因為離家太久,有些人都變了模樣,有些人則忘了怎麼稱呼,還有些人則是互不認識。
以前和我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在過去二三十年里,各奔東西,沒了交際,路上遇到了也只會客套的問候一聲,然後就無話可說了。
除了沒什麼人,農村也沒啥娛樂活動,過去過年的時候,還有舞龍舞獅,過年拔河,還有放煙花鞭炮的活動。
而如今過年就像一個應付了事的形式,家家貼個對聯,年三十一起去祠堂祭拜,最後就各回各家,沒啥活動了。
以前總嚷嚷要回老家的老媽,今年回來過年,待了四五天,就表示太無聊了,沒有廣場舞,也沒有唱歌的,只有一群打麻將的老人家,每天只能在老家吃喝拉撒睡。
我的二寶,聽到我給說了我兒時的一些事,他也很想回去找小夥伴玩,但這次回來待了兩天,就鬧著要回城裡去了。
究其原因,就是村裡的小孩一放假,一個個不是捧著手機打遊戲,就是刷視頻,要麼就是騎著單車到處耍,沒幾個會像我小時候那樣,做一些有趣的活動。
3、看病買藥很不方便
以前村裡都有一兩個赤腳醫生,開店賣藥,有個頭疼腦熱,感冒那些,都可以在村裡看好。而如今,想看病,或買個藥,都得去鎮上的衛生院,以前那些赤腳醫生都不准行醫了。
雖然村裡到鎮上,開通了公交,但一天就四趟,還是定時定點的,導致看個病都得挑時間。
就算去鎮上的衛生院,也不是所有病都能看得,就拿我母親的心臟疾病,去到衛生院都說他們沒這個能力,要我們轉到縣城的大醫院去。
甚至夏天的時候,有鄰居被老鼠咬了,要打狂犬疫苗,都說沒貨,要去縣城打。
真有個急病,叫來的救護車,也都是縣城大醫院派下來的。
4、人情世故特別多
我是年二十三回來的,到年初七才走,在這十五天裡,村裡就辦了五場酒席,三場婚宴,一場添丁酒,還有一場是搬家宴。
在我們這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沒人在家,一般都不會被人特意去邀請,但有人在家,即使沒有人上門邀請,都得一家出一個人參加酒席。
並且任何酒席都是要包紅包的,每個紅包起步100元。如果以前對方來參加過你的酒席,包了100元,這次你參加對方,紅包就要增加。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