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會淘汰的60後70後,餘生最好出路是:躺平保命和伺候好父母

2025-06-13     緣分     1952

網友郭先生投稿的故事:年初六,幾個高中同學聚會時,聽一位同學說,和我同住兩年的室友老馮沒了,聽到這事,我心裡猛地一震。老馮以前可是我們當中最壯的,怎麼才50齣頭就走了?可仔細想了想,他早早去世這件事,又好像在情理之中。

被社會淘汰的60後70後,餘生最好出路是:躺平保命和伺候好父母

老馮是1968年出生的,他爸媽都是工廠里的骨幹,家裡條件不錯,在我們這些同學裡,他一直都挺有優越感。

上學的時候,他學習不算拔尖,但性格好,整天樂呵呵的,大家都喜歡跟他玩。

高考那會兒,雖然老馮沒考上大學,但他也算髮展不錯,被父母安排進工廠當學徒,學的是鉗工。

剛上班的時候,工資不高,可他幹勁十足,每天跟著師傅認真學,日子也算過得不錯。

工廠乾了沒幾年,他就結婚了,對象是同廠區的,次年,他媳婦就給她生了個兒子。

那時候,都只能生一個,像我們這樣只生了一個女兒的,都特別羨慕老馮。

有了家庭的牽掛後,老馮工作更努力,就盼著能升官,多掙點錢,讓老婆孩子過上好生活。

可時代變化太快,90年代末,計劃經濟往市場經濟轉,老馮的工廠效益越來越差。

2002年,他所在的工廠就倒閉了,他和老婆都下崗了。

被社會淘汰的60後70後,餘生最好出路是:躺平保命和伺候好父母

下崗後,老馮沒被打倒。他先是擺地攤,賣點生活用品。

每天天不亮就去進貨,晚上很晚才收攤回家,風吹日曬的,掙得不多,可他從來沒抱怨過。

後來,他又開了大排檔,為了省錢,買菜、做飯、上菜都是自己干。但餐飲生意競爭太激烈,大排檔沒幹多久就黃了。

2007年,在朋友的建議下,老馮在農貿市場盤下一個麵條批發檔口。為了開這個檔口,他把自己的積蓄都拿出來了,還跟父母借了些錢。

檔口的活兒又忙又累,每天凌晨兩點,別人都還在睡覺呢,夫妻倆就得起床去檔口,和面、擀麵、切面,一直忙到下午才收攤。

老馮人實在,麵條質量也好,生意越來越好,除去店租,每個月能掙近萬元。

那時候,夫妻倆一個月人均有5000的收入,是非常不錯的。

所以,沒兩年他們就在城裡買了套房子,接著又買了車子,孩子也從公立學校轉去私立學校讀書。

被社會淘汰的60後70後,餘生最好出路是:躺平保命和伺候好父母

可長期這麼勞累,生活又不規律,夫妻倆的身體慢慢就不行了。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吃飯也沒準點,高血壓、高血脂都找上門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