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文欽
過去在農村裡,都流行這麼一種思想:改變命運的最好辦法,就是努力讀書,然後考公當官。
作為農村走出來的70後高中生,我當年也是被父母這樣教育過來的。
雖然我當年沒能力考大學,也沒考公當官,如今也混得很不錯,在城裡有車有房了,但我一直都非常認可考公當官這條路的。
因為在我看來,公務員才是當今最好的工作,不僅有面子,又有前途的。不過最大的優勢在於穩定,一般私企都存在倒閉風險,而公務員是個鐵飯碗,這個部門沒了,也會安排調去其他部門,不像一些私企,經濟一蕭條就裁人。
所以,這些年,我是在私企發展很不錯,但依舊羨慕著那些考公當官的人。
不過,前不久,老家一個堂侄子辭掉公職,跳槽去一家私企工作的事,卻讓我改變了這種看法:考公當官雖然很好,但是三無家庭的孩子,真的不建議考公。
說起這件事,也是9月中旬的事,我被老闆派去一家私企工廠談業務,好巧不巧在上廁所的時候,遇到了老家的堂侄子,我以為他單位派來檢查這家工廠什麼的。
一番閒聊後,侄子卻告訴我,他半年前就辭掉了公職,跳槽來到這家私企打工了。
聽到侄子就這麼放棄考了三年多的公職,去了一個工廠打工,我感到非常震驚和納悶的,畢竟他可是大學畢業生啊!
因為當時他要工作,我也要辦事,就沒怎麼多聊,本想下了班約侄子吃個飯的,但侄子卻下了班早早跑了。
回到家我就越想越納悶,我這個侄子一表人才,也是我們老宋家,少有的體制內人員,怎麼說不當官就不當了?
後來,我就好奇地打電話去問了老家的堂叔,通過堂叔口中我才得知,堂侄子之所以辭掉公職,也是一種被生活逼迫的無奈選擇。
我這堂侄子今年32歲了,23歲大學畢業就開始邊打工邊考公,但那幾年考公很激烈,考了大大小小的考試,都沒能如願上岸。
後來為了能考上,就聽從一些親戚的建議,不選城鎮的熱門崗位,選擇考一些鄉鎮比較基層的。
這麼一改變方向,沒想到真讓侄子考上了,考到的崗位是隔壁縣某鄉鎮單位的。
當時,堂叔一家可高興了,還小擺了幾桌酒席,請了我們幾家親戚慶祝。
我們很多親戚都認為,像侄子這樣的大學生,拿到這樣鐵飯碗工作,以後堂叔一家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的。在酒席上,我們也對堂叔一家說著各種好話,那天堂叔堂嬸也是樂得不行。
那場酒席過後,就遇到疫情,為此我連續3年多都沒回去,對於老家的事也不是很了解。
對於堂侄子在隔壁縣工作的事,我更是不知道,我以為像堂侄這樣的大學生,進入了體制內,肯定會越來越有出息的。
可是那天電話里,堂叔卻告訴我,他們當初也像我這樣對堂侄報以期望,但現實卻不盡人意的。
他說堂侄是拿到了鐵飯碗,卻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堂侄的單位,位於離家120多公里外的偏遠鄉鎮,地理環境一般,經濟條件很差。
說是去做辦公室的清閒工作,結果到了那裡卻什麼都得干,甚至乾得最多都是本職工作之外的事。
尤其是那個鄉鎮單位60、70後的老人比較多,很多也不大會電腦,或者很多東西也不會的,因此遇到一些電腦活、力氣活,都會交給我這90後侄子去做。
我侄子為了不得罪那些老人,就只能拚命干,前輩要他幹啥就幹啥,因此別的同事都是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而他卻成了駐紮單位的打工人一樣,一天24小時,起碼有12個小時是在單位幹活,或者去下鄉的。
有時候為了完成一些工作,周末都不敢休息,跑回去單位幹完才走。
在那邊,活多事多,開的工資還很少。
侄子剛入職那頭一年,除去五險一金,加上一些鄉鎮補貼,工資到手才3600元左右。
入職一年轉正後,雖然工資漲了不少,但也不見漲多少,到今年辭職前,剛好乾滿4年了,可工資到手才4400元。
對比很多打工人,這工資已經非常不錯了,但對於我堂侄的情況,卻很不理想的。
堂侄在那邊要自己生活,有單位宿舍包住,卻沒有食堂包吃,因此他一個月在鄉鎮的開支也有點多。伙食費一個月要1200元,零碎開銷一個月要400元左右,每周回一次家裡,來回車費一個月下來要360元。
最後,一個月的開銷差不多就要侄子一半的工資。
節儉下來,一個月勉強能攢個2000元或一千七八的樣子,還算不錯的。對於我侄子這樣過了而立之年,要娶妻成家的男人來說,卻是很不行的。
現在的婚姻成本太高了,要想娶個媳婦,首先就得拿得出十來萬的彩禮,其次是在城裡要有套房子。
而我堂侄去鄉鎮單位乾了四年多,卻沒攢下多少錢,加上父母的老本,也就只能勉強湊出個彩禮錢,和擺酒席買三金的錢。至於在城裡買房,他們是買不起的。
這年頭,也沒有哪個姑娘願意嫁到農村,和嫁給沒房子的男人,為此我堂侄如今32歲了,也沒成功娶到一個媳婦。
面對這樣的窘境,堂叔堂嬸是沒辦法給予堂侄太多支持,兩老沒啥文化,只會種果樹維持生活,只能靠侄子去努力。
而鄉鎮單位那點工資,要想讓侄子在城裡買套房子,和娶上媳婦真的太難了。
就這樣,為了突破這種窘境,今年年初,侄子只能辭掉公職,跳槽去城裡的私企工作。
雖然說,私企的工作沒有公職穩定,但發展空間卻比鄉鎮單位多,工資也比公職要好。堂侄一進來,就有4300元的工資,兩個月轉正後,加上各種績效提成,一個月努力下來也有五六千。
並且職位每升一個等級,又會增加好幾百的工資。
所以,堂叔說,我這堂侄辭去公職,也是很無奈的選擇。
以前總聽網上那些人說,家裡條件不行的,不建議去考公,我就很反感。
畢竟在我的認知里,就是因為家裡條件不行,才更應該努力考公當官來改變生活,怎麼還反過來不建議了呢?
如今通過侄子跳槽的事,我才漸漸明白網上那些人說的那些話,還是有道理。對於沒背景沒勢力,又沒啥經濟條件的三無家庭,考公並不是最好的出路。
因為現在公務員的工資,除了一二線城市的,還有那些縣城裡的,或者工作十幾年的老人,那些基層的、新來的年輕人,是根本沒多少工資的。
有些公務員看似工作很體面,可到手的工資,可能還不如工廠打工的高,就像我堂侄這樣的就是個案例。
並且在體制內,要想上升、調到好的崗位、提升收入等等,這些都得需要一定能力和人脈。
所以,對於家庭條件一般,尤其是上面所說的「三無家庭」的孩子,如果要想快點改變家裡生活,我覺得還是應該去外面闖蕩一下。
雖然外面那些工作,沒有公職穩定,但我覺得外面可以給我們掙錢的機會,會比公職內的多。
我並不是說,三無家庭的孩子考公務員就一定不好,只是建議大家,要結合自身的生活環境,去選擇自己的就業方向而已。
對此大家覺得我說有道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