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人的老房子後頭有一塊自留的空地,以前沒條件就一直閒置,堆放一些柴火煤炭和雜物啥的,後來進了城就徹底荒廢了。
在蓋新房的時候,就把這塊空地也擴了進去。本來啊,在自家地皮上建房是理所應當的,但不料鄰居竟然說:這空地有一部分是他的,想要建房就必須花錢買斷。
最後只能找村委會和鎮政府協調,可由於在過去沒有登記劃線,這塊空地的歸屬權根本不明確,因此只能花1萬元息事寧人。你以為這就完了?
在蓋房子時,其他鄰居又投訴說:每天烏煙瘴氣噪音大,而且不衛生,還影響了風水,也想找這家人要點補償。
這不明擺著欺負老實人嘛!這家人氣不過,就硬耗著,以至於房子一年半才建好,但也讓鄰里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張。
第三,回農村生活不習慣。
在農村自建房的目的有三個,一來是不要斷了自己的根,二來逢年過節回村住的舒服點,三來年齡大了回村養老。
不過,那些在城裡紮根的農民們卻忘了一個問題:在城裡住慣了,還能適應農村生活嗎?
誠然,農村山好水好空氣清新,比城裡的環境好了一百倍,可是,在生活條件上,比如交通、教育、醫療上,農村是絕對不可能趕上城裡的。
而我們已經習慣了城市裡的各種便利,下個樓什麼都有,甚至不出門就有專人送貨上門。然而,回到農村後,想買個東西,都得步行幾公里到鎮上的小賣部或者集市上,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更何況,我們在城裡已經懶慣了,回農村幹啥都要自己動手,這種身體力行的勤快,我估計沒幾個人能堅持下來吧?
所以啊,回農村自建房享受生活也好,或者養老也罷,其實都不太可行。
第四,農村自建房無法增值變現。
當今社會,人人都要有投資保值和增值的意識,只有這樣,我們的錢才會越花越有。
不是有那麼句話嘛:車越開越貶值,而房子卻是越住越值錢的。
但回村自建房,就很不值得了。回村蓋房子,雖然比在城裡買房便宜,但若論起實際價值來,還真不如在城裡買一套小公寓。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城裡買套小公寓,是保值的,甚至增值的,就算將來有一天貶值了,咱們也能套現及時止損啊。
而相反的,農村的房子你建起來,它就是個不值錢的鋼筋水泥混合物。一方面,它不保值,也不增值。另一方面,它不能賣,也不能抵押。一個無法變現的不動產,你覺得划算嗎?
當然了,如果你是個腰纏萬貫的土豪,這事兒就另當別論。畢竟,你都錢多到不在乎房子了,它是否能增值變現,也就不用過多計較了。
第五,農村自建房無法維護保養。
老話常說:房養人,人養房。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人和房子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房子有人氣兒,那房子就能保存得很好。一旦房子沒了人氣兒,房子就會迅速破敗。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