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向兒媳借錢給小叔子開店事後不認帳還要拿她錢給小叔子結婚

2025-06-13

公婆向兒媳借錢給小叔子開店事後不認帳還要拿她錢給小叔子結婚

「親兄弟,明算帳;遠親不如近鄰。」

我娘從小就教我,做人要清清白白,帳目要分明,可誰曾想,這最基本的道理,到了我自己的家,卻變得模糊不清。

我叫李素琴,嫁到張家已經七年。

丈夫張建國是家裡的長子,穩重勤奮,我們夫妻同心協力,靠著自己的雙手在城裡買了房,日子越過越好。

但家中尚有一個小叔子——張志遠,年紀輕輕,總想著一夜翻身,尋條捷徑賺大錢。

一年前,公公婆婆來找我,說是張志遠想開店,資金周轉不開,問我們能不能暫時借點錢,等生意做起來了,就立即歸還。

我看著公婆期盼的眼神,又想到自己畢竟是長嫂,幫襯弟弟也是應當,便咬咬牙,拿出了十萬元。

丈夫雖然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支持了我的決定。

「素琴,咱們是長兄長嫂,能幫一把就幫吧,只要他們記得還就是了。」

他這樣安慰我,可我不知道,這句話日後竟成了一句空話。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志遠的店開了,可生意並不如預期般火熱。

他嘴上不說,但我能從公婆那聽到一些隱晦的抱怨:「市場不景氣,志遠也盡力了……」

我默默聽著,不敢多問,只盼著他們自己開口提還錢的事。

可公婆從未提過還款的話,反而每次我稍微暗示一句,他們便笑著岔開話題。

直到幾個月後,我無意間聽到他們在客廳竊竊私語——

「素琴的存款應該還有吧?這次志遠結婚,還得再給點……」

我心頭猛地一顫,仿佛瞬間掉入了深不見底的黑暗裡。

那筆錢,本該是我和丈夫的血汗積蓄,而如今竟然變成了「理所應當」的饋贈?

我鼓起勇氣,和丈夫一起問公婆借款的事,他們卻擺出一副訝然的模樣:「當時我們可沒說是借啊!都是一家人,幫襯一下,不應該嗎?」

一時間,我只覺得天旋地轉,公婆的態度讓我寒了心。

我不明白,為什麼在他們眼中,我的付出竟成了理所當然?

為什麼我的信任變成了一張隨意揮霍的支票?

丈夫也聽得愣住了,他很少插手這些家庭事務,但這次,他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爸,媽,當初借錢的時候,你們是說要還的。」

他的聲音很低,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公婆神色一變,臉上浮現出不悅:「你們這是什麼意思?志遠是你親弟弟,他困難的時候幫一把,你們怎麼還計較這些?」

一句話,將我們的關係推入了僵局。

我咬著牙,不讓自己落淚。

「爸,媽,我們不是不願幫,但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我們省吃儉用攢下的。」

我試圖讓他們明白,可他們只是冷笑。

「要是你真把這點錢看得比親情還重,那就算了。」

公公最終丟下這句話,摔門而去。

那天晚上,我和丈夫徹夜未眠。

我們知道,這個家已經回不到從前了。

最終,我告訴丈夫:「這錢,我們不該再給,過去的事情也該有個了結。」

丈夫沉默了許久,最終站在我這邊。

那天,我們鄭重其事地告訴公婆,錢必須還,否則這家,就會變得支離破碎。

公婆一開始氣惱,後來見我們態度堅決,才不情願地歸還了部分款項。

「親兄弟,明算帳;吃虧的,永遠是心軟的人。」

我終於明白,有些信任,不是天經地義,而是需要被珍惜。

人情可以講,但底線不能丟。

經歷了這一場風波,我更加明白:善良可以有,但必須要有界限。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