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搭夥老伴AA制,沒半個月她就對我提出一個要求,我說那不如散夥呢
我叫趙國明,今年58歲,退休前在一家國企當維修工,手藝不錯,但一直過得平平淡淡。
妻子早年因病去世,兒子結了婚後忙自己的生活,我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日子像一潭死水。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寂寞。
每天清早去公園轉一圈,回來盯著牆上的鐘表發獃,日子一晃就過去了。
聽朋友說,現在不少老年人搭夥過日子,既能互相照應,也能省去一個人的清冷。
我尋思著這主意不錯,但心裡也有點猶豫。
搭夥,是不是和結婚一樣有許多麻煩?
後來在社區認識了李素芬,她56歲,退休前是銀行的出納,性格爽朗,和我一樣,獨身多年。
我們聊了幾次後,她也有搭夥的想法,我們約定——AA制,各掏各的錢,各過各的日子,既省事,又免得扯皮。
搭夥的日子開始後,生活還算順利。
她做飯,我買菜,她愛整潔,我也習慣收拾屋子,總的來說相處挺和諧。
我們不是夫妻,不需要太親密,也不牽扯進複雜的感情,只有一種舒服的默契。
晚上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她喜歡看戲曲,我喜歡看新聞,偶爾爭論幾句,也只是調侃,倒不影響什麼。
我甚至覺得,這樣的生活比想像中要簡單,搭夥的決定是對的。
然而,這種平衡只維持了半個月。
一天晚上,她突然對我說:「國明,我尋思著,咱們既然搭夥,也別分得那麼清楚了。你那退休工資不低,能不能每個月給我兩千塊,算是『照顧費』?」
我愣住了,這不是之前約好的AA制嗎?怎麼就變成了『照顧費』?
她的語氣不急不緩,似乎是經過深思熟慮才說出口。
她甚至拉著我的手,說:「咱們這日子,你看,我做飯也好,洗衣也好,確實是照顧你多些,錢是次要的,關鍵是心意。」
我放下碗筷,平靜地說:「素芬,要是這樣,我看咱們還是散夥吧。」
她瞪大眼睛:「國明,你別這麼絕情,搭夥哪有那麼死板的規矩?我也是覺得我照顧你多些,才提這個要求。」
我笑了笑:「可這不是咱們一開始說好的。搭夥是互相照應,不是拿錢買照顧。我尊重你的想法,但我不願意這麼過。」
她不再說話,但臉色明顯變了。
那天夜裡,我們各自回房休息,但我知道,這樣的搭夥生活,已經不再輕鬆了。
第二天,她收拾了自己的東西,搬回了自己家。
搭夥生活只維持了半個月,最終還是分開了。
後來有人問我,後不後悔?
我淡淡地說:「人老了,搭夥是為了安穩,而不是添麻煩。」
我不否認,搭夥有好處,可人心各異,一開始說得再清楚,也抵不過時間帶來的變數。
有人覺得搭夥是互相扶持,有人卻覺得搭夥是一種變相的依賴。
短短半個月,讓我看清了一些東西,也讓我更清楚地知道,一個人的晚年生活,最重要的不是有人陪,而是過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