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偏遠農村仍然存在著很多陋習,就拿祭祀習俗來說,每逢清明,女兒是不被允許回去給父母上墳的,只有男孩才有這個資格。
這種習俗在農村地區長期存在且根深蒂固。從歷史的角度追溯,這種傳統可能起源於古代的宗法制度,強調男性在家族祭祀中的核心地位。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種陳舊的觀念和習俗正逐漸受到挑戰和質疑,人們開始更加注重男女平等,追求公平與正義。
3月39日,安徽六安,一女子分享三歲失去母親,二十歲送別父親,打破世俗的枷鎖回去祭拜他們。網友說,愛和勇氣終將跨越生死與偏見。
女子分享說,我們那有個習俗,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回去上墳的,但是我父母沒有兒子,我每年還是回去給他們上墳。
回想起過往,忍不住落淚。母親在我三歲的時候,就已經過世,二十歲那年,父親也走了。就留下我這麼一個女兒。
每一年我都回去給父親上墳,由於母親的墳在我很小的時候沒有人去祭拜,現在已經找不到了,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在父親的墳邊圍了個圈,以此來祭奠她。
雖然現在我已經成家,年齡也大了,但是對於父母的思念一點都不減。
小的時候,認為墳里睡的都是鬼,當自己的至親也睡在裡面的時候,才恍然大悟,真正可怕的不是所謂死了的鬼,而是那些活著的人。
以前我回去上墳的時候,有人看到我都會說我是女兒,不應該回去給父母上墳。那時候,心裡不夠強大的時候,心裡還是挺難過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什麼都不怕了,那裡面睡著的是我的至親,我只是回來祭奠他們一下而已。
我就是要打破世俗的傳統,女兒也是父母的心頭肉,他們走了, 我們怎麼就不能去祭奠他們呢?
女子曬出為母親在父親墳邊畫思念圈的一幕。由於沒有墳,只能在父親墳邊用泥土壘一個圈。
而這個圈由於風吹日曬,很快就塌了,所以,每一年回去都要從別處挑一些土加固壘上一圈。
很多網友看了這一幕,紛紛為女子的舉動點贊,有網友說,偏見是一座大山,那是自己的至親,我們每個人不應該被所謂的世俗偏見帶偏,規矩是人定的,信則有,不信則無。
還有網友說,世俗是需要人來打破的,女兒回去的次數多了,世人也就慢慢接受了。其他都是迷信,其實清明回去也只是對逝去人的一種緬懷而已,什麼燒紙錢, 什麼東西,都是迷信而已。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