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軍中廚神」李春祥去世,榮獲2次一等功,是軍銜最高的廚師

2025-06-14

去年10月,65歲的李春祥還在鏡頭前露一手鍋包肉:肉片裹漿要「薄如蟬翼」,炸制時要 「三起三落」,最後淋上秘製糖醋汁,金黃酥脆的肉片咬下去 「咔滋」 響。

6月4日,中國烹飪界傳來噩耗:被稱為「軍中廚神」的李春祥大師與世長辭,享年66歲。這位曾用豆腐雕刻震驚世界、兩度斬獲一等功的大校廚師,用一生書寫了炊事兵的逆襲傳奇。

當我們送別這位「菜刀上的將軍」時,才發現他的故事比任何勵志劇都更熱血——原來在灶台前揮汗如雨的炊事班,也能走出讓聯合國認證的「飲食外交家」!

1959年,李春祥出生在遼寧鐵嶺的貧寒農家。別的孩子還在玩泥巴,6歲的他已經蹲在灶台前研究「一鍋出」:豆角貼鍋邊,中間燜米飯,一頓飯省火又省時間。

這段「窮人家的生存智慧」,成了他烹飪天賦的起點。19歲參軍時,別人爭著去戰鬥班,他卻主動申請進炊事班:「我別的不會,就會讓戰友吃好!」

在炊事班,李春祥把「做飯」玩出了花:單手擀皮三斤面,三段燜肉香十里。最絕的是用驢皮牛筋復刻「仿真熊掌」,連軍區領導都拍案叫絕。

戰友們調侃:「跟著李班長,訓練再苦也能吃成『大力士』!」

誰能想到,這個在灶台前揮汗的小伙子,日後會讓中國炊事兵的名字響徹國際賽場?

1992年,李春祥帶著一塊豆腐,踏上布魯塞爾世界烹飪大賽的舞台。

當外國廚師還在比拼雕花擺盤時,他手起刀落,用豆腐和胡蘿蔔雕出一座玲瓏剔透的「玉器什錦古塔」——塔檐上的瓦片薄如蟬翼,塔尖的葫蘆栩栩如生,連評委都湊上去用放大鏡觀察。

最終,這座「豆腐藝術品」拿下特別金獎,外媒驚嘆:「中國炊事兵的刀功,比手術刀還精準!」

這場比賽讓李春祥一戰封神,更讓世界見識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 「飲食外交家」 稱號,評委會主席感慨:「他用食物搭建了溝通的橋樑。」

但最讓李春祥驕傲的,還是戰友們的評價:「咱們炊事班,終於揚眉吐氣了!」

在軍隊里,炊事兵想拿一等功比登天還難,但李春祥做到了兩次。

第一次,是他研發的「寒區部隊熱能供給標準」,讓駐守邊疆的戰士在零下30度也能吃上熱乎飯,體能考核合格率提升27%;

第二次,是他帶隊為國際軍事交流活動掌勺,用一道 「滿漢全席 miniatur」 征服20國將領,外媒評價:「中國炊事兵的餐桌,就是最好的國家名片。」

2019年退役時,李春祥已是大校軍銜,創下中國炊事兵的最高軍銜紀錄。有人問他:「一輩子待在廚房,後悔嗎?」

他拍著胸脯說:「戰場上子彈能殺人,飯菜也能救人!讓戰士們吃好,就是我的戰鬥!」

脫下軍裝後,李春祥更忙了:創辦飲食文化基金會,幫殘疾廚師開店;在瀋陽建飲食文化博物館,把老灶台、舊糧票變成「活教材」;收徒時立下規矩:「先學做人,再學做菜,絕不搞花架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他的弟子遍布56個國家,有人成了米其林主廚,有人回到山區支教,卻都記得師父的話:「做菜如做人,要實實在在。」

誰能想到,這竟是他最後一次公開亮相?

最動人的,是一位邊疆戰士的留言:「我在喀喇崑崙駐守,吃著按您標準做的熱乎飯。您走了,但灶台前永遠有您的影子。」

李春祥的一生,打破了太多偏見:誰說炊事兵只能「鍋碗瓢盆」?他用菜刀刻出國際榮譽,用菜譜寫下戰鬥力,用傳承照亮後來者的路。

正如他生前常說的:「做菜就像打仗,每一道工序都是『戰略部署』,每一口飯菜都是『精神彈藥』。」

如今,這位「軍中廚神」走完了66年的傳奇人生,但他留下的,是炊事兵的尊嚴、中國菜的溫度,以及無數人對 「平凡崗位也能成就不凡」 的信仰。

願天堂的灶台永遠有煙火氣,願那些被他溫暖過的胃和心,永遠記得:曾有一位大校廚師,用一生證明 —— 在熱愛的領域裡,人人都能成為將軍。

李春祥同志,一路走好!您的菜刀刻下的傳奇,中國炊事班記得,中國胃記得。


相关文章

  • 資深演員雪妮離世!丈夫唐佳上星期墜樓身亡
  • 黎諾懿、李佳芯赴馬來西亞拍A站中文劇《義和》!升級做江湖大哥、大嫂
  • TVB資深演員周驄肺炎離世!享壽92歲
  • 王嘉爾自曝曾借出收入的40%給朋友!慘遭對方背刺 收款後直接失聯!
  • 「短劇男神」王奕然慘遭分手!前女友補刀缺點:網癮很大+屁多且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