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潘石屹近況曝光:清倉全身而退,沒有爛尾樓和負債,人在紐約

2025-06-14

從甘肅天水的貧困少年到中國地產大亨,潘石屹的前半生堪稱勵志傳奇。他創立SOHO中國,打造北京三里屯 SOHO、上海外灘 SOHO 等標誌性建築,一度站在中國商業地產的巔峰。

然而,當他帶著300億套現資金遠走紐約,給美國高校捐6億卻對國內抗疫 「一毛不拔」 時,這位曾經的 「地產偶像」 徹底淪為輿論靶心。

潘石屹的童年被貧困與歧視籠罩。父親因右派身份遭打壓,妹妹出生即被送人,母親癱瘓在床,12歲的他已扛起家庭重擔。

1977年父親平反後,他抓住恢復高考的機遇,考入蘭州培黎石油學校,畢業後端上石油部「鐵飯碗」。但安穩生活拴不住野心,1987年他辭職南下深圳,在海南房地產泡沫中嗅到商機,靠著「倒騰樓花」賺到第一桶金。

1992年,潘石屹回到北京,與馮侖等人創立萬通,打造出北京萬通新世界廣場,成為地產界新星。

1995年單飛後,他與妻子張欣創立SOHO中國,以「國際化」「創新」為標籤,將SOHO概念植入北京、上海核心地段。

2007年SOHO中國在香港上市,募資19億美元,創下亞洲最大商業地產 IPO 紀錄,潘石屹的身家一度突破400億人民幣。

當國內房企還在瘋狂拿地時,潘石屹卻早早嗅到行業風險。2014年起,他開始拋售SOHO中國資產:先是以52.3億元賣掉上海SOHO海倫廣場,接著以32.97億元出售上海SOHO靜安廣場,2019年又以78億港元向黑石集團轉讓SOHO中國旗下8處物業……

截至2022年,他累計套現超300億人民幣,堪稱「中國地產界最佳逃頂選手」。

與此同時,潘石屹將家庭資產全面「美國化」:妻子張欣入籍美國,兩個兒子分別就讀哈佛、耶魯,自己則長期定居紐約,在社交媒體曬出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參觀大都會博物館的照片,儼然一副「美國新貴」派頭。

更引發爭議的是,他以「SOHO 中國基金會」名義向哈佛、耶魯捐贈6億人民幣,聲稱「資助貧困中國留學生」,卻被金星懟道:「能上哈佛的哪有窮人?真要幫貧困生,為啥不捐國內?」

潘石屹的捐款邏輯充滿矛盾:一邊宣稱「重視教育」,一邊對國內高校視而不見。數據顯示,2014-2023年,他向美國高校捐款超6億,而國內公開捐贈記錄寥寥無幾。

疫情期間,國內企業家紛紛捐款抗疫,他卻保持沉默,與妻子張欣在紐約公園散步的照片被網友諷刺為 「歲月靜好的精緻利己主義」。

網友扒出更多細節:潘石屹兒子潘瑞被曝通過「捐贈入學」進入哈佛,而哈佛官網顯示其本科新生中,僅0.3%來自中國貧困家庭,且多數可通過獎學金覆蓋費用。

「賺中國錢,養美國夢」的指責甚囂塵上,連《人民日報》都點名批評:「企業若沒有社會責任感,再大也走不遠。」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潘石屹的選擇,折射出部分中國富豪的「避險心態」。他曾在採訪中暗示國內地產環境 「不確定性增加」,而美國的資產保護制度更讓他安心。

但這種「全身而退」的精明,卻讓他失去了本土市場的根基——SOHO中國市值從巔峰期的600億港元跌至不足200億,曾經的「地產標杆」淪為邊緣角色。

更尷尬的是,他在美國並未真正融入主流社會。儘管住著上東區豪宅,卻頻繁被外媒追問「是否轉移資產」,捐款行為被質疑「買身份」,甚至有美國網友調侃:「中國富豪的錢,比哈佛的獎學金更可疑。

曾經的「國際化」人設,如今更像是一場充滿爭議的豪賭。

不可否認,潘石屹是商業時代的弄潮兒:他踩中改革開放的紅利,用 SOHO概念重塑城市空間,為中國商業地產注入創新基因。

但當他帶著巨額財富轉身離開時,留下的是「缺乏擔當」的爭議標籤。正如經濟學家馬光遠所言:「企業家的價值,不僅在於創造財富,更在於與國家共成長。」

如今61歲的潘石屹,在紐約中央公園跑步的照片依然光鮮,但評論區滿是 「祖國建設你不在,美國享樂你最快」的嘲諷。

他的故事提醒著後來者:商業成功可以精明計算,但社會責任永遠是一本良心帳。當「逐利」與「愛國」失衡,再華麗的轉身,也難掩背影的蒼涼。


相关文章

  • 資深演員雪妮離世!丈夫唐佳上星期墜樓身亡
  • 黎諾懿、李佳芯赴馬來西亞拍A站中文劇《義和》!升級做江湖大哥、大嫂
  • TVB資深演員周驄肺炎離世!享壽92歲
  • 王嘉爾自曝曾借出收入的40%給朋友!慘遭對方背刺 收款後直接失聯!
  • 「短劇男神」王奕然慘遭分手!前女友補刀缺點:網癮很大+屁多且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