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過了,這次真沒辦法。」我站在陽台上打電話,語氣儘量保持溫和,「三舅,我理解你們的難處,但我們自己也有貸款和孩子要養……真是愛莫能助。」
掛了電話,我長舒一口氣,回頭看見老公李旭一臉猶豫地靠在門口。
「你確定不該讓我來說嗎?」他蹙著眉頭,「畢竟是我媽這邊的親戚,我怕你扛不住。」
「我說比你說合適。」我把手機扔回桌上,「你心軟,扛不住。三舅就是盯准你這點,才年年張口。今年都第三次了。」
李旭默默點頭,沒再反駁。
我是蘇琳,34歲,在一家公司做財務主管,性格直接,講究邊界感。而我老公李旭,脾氣太好,好到經常吃親戚的「人情債」。我們結婚七年了,家裡的財政一向我把控。
三舅是婆婆的弟弟,一個總覺得別人欠他什麼的親戚。前幾年投資失敗,欠了一屁股債,東拼西湊還不夠,就來向我們借。李旭礙於情面,不好意思拒絕,我只好頂上。
這次,三舅開口要十萬,說是他兒子要結婚,急著湊彩禮錢。
可我們家呢?房貸、車貸、孩子學費一樣都不少,哪來那麼多閒錢?
電話剛掛不久,李旭手機響了,是他媽的電話。
「你們什麼意思啊?三舅都張口了,怎麼能不幫?再難也不能這麼絕情吧!」婆婆的聲音透著火氣。
我聽得見,心裡「咯噔」一下。
李旭支支吾吾:「媽,不是我不想幫,是琳覺得……」
我立馬搶過手機:「媽,不是我們不講情分,是實在沒余錢。孩子下半年還要報培訓班,家裡預算排得緊巴巴的,我真沒辦法。」
「蘇琳,你什麼意思?」電話那頭忽然多了一個男聲,是三舅!
「我什麼意思你聽不明白?就是沒錢。你兒子結婚,憑什麼我們出錢?」我忍不住懟了回去。
三舅氣得直吼:「你一個外人,倒成了主事的!你以為你是誰?我姐家的錢你也能管?」
「我是誰?我是你姐家的兒媳婦,是這個家真正在操持日子的人。」我冷笑一聲,「錢不是我一個人的,但日子,是我和李旭一起過的。」
電話掛斷的那一刻,我感覺一場風暴正在醞釀。
第二天一早,婆家微信群就炸了。
【三舅媽】:這年頭,媳婦一句話就能斷了兄弟情,嘖嘖。
【四姨】:怪不得親戚都不願往你們家走動了,太生分了。
【二舅】:當初房子誰借的錢你忘了?有今天全靠親戚幫襯!
我氣得手都在抖,剛想懟回去,婆婆卻突然在群里發了一條長語音:
「我這個媳婦沒錯!你們一個個倒是輕巧,出嘴不出錢。我親弟弟三次張口,每次十萬,真當我兒子是提款機?蘇琳能頂住壓力,是我們李家的福氣。誰要有意見,就自己拿十萬出來,別只會逼我們小家!」
群里頓時鴉雀無聲。
李旭悄悄問我:「你媽,是不是被你罵醒了?」
我哼了聲:「她是看明白了。再慣著親戚,咱這個家就真撐不下去了。」
晚上,婆婆來了,提了條魚,說是給我們補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她一進門就直奔廚房,我跟著進去,她洗魚的時候沒看我,只說了句:「蘇琳,好樣的。」
我一時有點哽住。
「媽……」我囁嚅著。
「以前是我太傻,覺得親戚就該互相幫。可你說得對,過日子的是你們小兩口,我不能老逼你們做老好人。」她嘆口氣,「你也別怪三舅,他是習慣了求人,但人不能一直靠別人,得靠自己。」
那頓飯我們吃得格外安靜,但一種從未有過的理解在心裡生根。
後來,三舅再沒找我們借錢,聽說他兒子最後是跟老婆娘家借的,婚禮也簡單辦了。
而我和李旭,也終於擺脫了那種「誰都得罪不起」的小家庭困境。我們開始更堅定地守住邊界,維護自己的生活。
人情,不是壓垮小家的砝碼。
家,是要一起扛事,而不是一起被情分綁架。
這一回,婆婆懂了,我也更堅定了。
媳婦不是外人,她是站在你身邊、護著你家的那個人。
——她說我「好樣的」,我就知道,我們這個家,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