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抱著我:「不是你的錯,他們活了一輩子都習慣了土灶、硬板床,突然讓他們住這麼現代的地方,反而覺得不踏實。」
「可我本來是想讓他們過得好一點。」
「是啊,他們也知道。只是你覺得的『好』,對他們來說是『生分』。」
我默了默:「那我們該怎麼辦?難道以後他們來都得住旅館?」
「他們不是討厭你,是怕打擾你,怕自己『不配』,覺得住著彆扭。等我們孩子大了,再找機會帶他們慢慢適應。」
第二天,我提了點水果和他們喜歡的小菜去了旅館。婆婆一見到我,還挺不好意思地笑著:「你咋來了?」
我看著屋裡老舊的電風扇、硬邦邦的床墊,心裡一酸,但臉上還是笑著:「給你們送點吃的。你們不願住新房,旅館也能當家。我以後少整那些花哨的裝修,弄點實用的,你們舒服最要緊。」
婆婆眼圈微紅:「閨女,你別往心裡去,我們就是怕你們年輕人嫌我們土。」
我鼻子一酸,眼淚差點落下來:「怎麼會?我就是怕你們覺得家裡冷清,才想多熱鬧點。」
那天之後,我也慢慢明白了,家不一定要「高級」才是家,而是讓人自在才最重要。
再後來,我們重新裝修了客房,換成了他們熟悉的老式床、土色棉被,廚房也留了一個燃氣灶,電飯鍋邊貼上了大大的操作標籤。等他們下一次再來,終於住了下來,還笑著說:「這次,比旅館強。」
我望著他們慢慢適應的樣子,心裡終於鬆了口氣。
有些愛,要用他們懂得的方式去表達。對於父母來說,「不住新房」,從不是挑剔,而是怕走進兒女世界後,自己變成了「外人」。而我們做子女的,要學會在心意之外,多一點理解。這樣,才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