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百善孝為先,從古至今有很多人的孝心讓人感動至極。
其中就有這樣一個人,三十年如一日地侍奉年邁的太婆婆,照顧身患不治之癥的公公和雙目失明又聾啞臥床的婆婆。
她就是李傳梅,她以自己的付出換來了一個貧寒農家的幸福,也感動了五湖四海的人們。
她的身上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情?如今的她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力排眾議,成為夫妻 人們常說,貧寒夫妻百事哀,可是對於李傳梅和向家培來說,
窮苦貧寒的生活並不會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反而讓他們兩個人的心走得更近。
1992年,李傳梅認識了隔壁村的向家培,甚至不顧眾人反對,一意孤行地要嫁給他。
至於親戚朋友為何竭力反對這門婚事,最大的原因是向家培家庭條件不好,甚至可以用窮困潦倒來形容,
他的父親是個幹不了活兒的病人,母親則是雙目失明又聾啞臥床,家裡還有一個年邁的太婆婆。
這樣的家庭條件,一般人看了都是避而遠之,而李傳梅卻執意要跳入這個「火坑」,
當時所有人都不理解她的想法,而李傳梅對此只是一笑而過。
她說:既然真心愛自己的丈夫,那就要真心愛他的家人,無論他們身體是否有病,都應該始終如一。
淡淡的話語似乎沒有什麼波瀾,但她那雙堅定的眸子卻流露出她心底最真摯的感情。
就這樣,李傳梅走進了這個全鎮最出名的特困戶家庭,與丈夫一起挑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
只是後來他們夫妻二人遇到的困難遠遠超乎李傳梅的想像。
為了給公公婆婆治病,他們欠下很多外債,就連買米買鹽的錢都要伸手跟旁人借,
看著一家人每天吃鹹菜喝粥的日子,李傳梅心中不由有些難過,她想著要做點什麼來改善生活。
在思考一段時間後,李傳梅回到娘家借錢買了十幾只雞仔和兩頭豬仔,期望養大後能賣些錢貼補家用。
於是那段時間,李傳梅幾乎每天天剛亮就要去山上割豬草、砍柴,
然後一路小跑回家照顧老人起床、洗漱、吃飯,再喂雞喂豬,閑暇時還要去農田裡幫著丈夫幹活兒。
然而生活並沒有被這些苦難打敗,反而令李傳梅更加樂觀堅強,
有時候,她也會在背地裡默默流淚,但哭過之後,她總能收拾好壞情緒笑著面對生活。
一人撐起一個家 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在李傳梅的照顧下逐漸有所改善,
老人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見人都夸自己家有個好兒媳。
望著老人臉上的笑顏,李傳梅心中也格外滿足,
她想著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活下去,便是她此生最大的幸福。
然而世事難料,婚後第二年,就在李傳梅懷上身孕沒多久,
一直體弱多病的公公卻患上了食道方面的不治之癥。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是,無論如何,她也無法眼睜睜地看著公公在病痛的折磨下痛不欲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於是為了挽救老人的生命,李傳梅拖著沉重的身子四處借錢求醫。
然而老天並沒有眷顧這個苦難的家庭,半年後,公公的病情依舊不見好轉,甚至在孩子出生之後,病情更加嚴重了。
李傳梅在產後第五天就開始照顧起了公公,但是最後依舊沒能挽救他的性命,
就在李傳梅產後的第25天,公公離開了人世。
公公的去世,讓這個家庭被痛苦籠罩,那時的李傳梅一邊安慰婆婆和太婆婆,
一邊忙活公公的喪事,與此同時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經常忙得身心俱疲。
而家裡的外債也越欠越多,丈夫迫於生計去了外地打工,這一下,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了李傳梅一個人身上。
回憶起那段時光,李傳梅嘆息道,那一年是她最艱難的日子,現在想想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
但是,她也從不後悔當初的選擇,面對一些人的夸獎,李傳梅也只是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兒媳所應該做的。
正是這種善良與坦蕩,支撐著李傳梅朝著更好的生活前進,她也始終相信未來的日子總會是美好的。
時間一點點流逝,太婆婆在李傳梅的悉心照顧下,在84歲那年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此後,李傳梅也打算在春節之後去到別的地方打工。
但既放心不下婆婆,也放心不下10歲的女兒,思來想去,李傳梅將女兒託付給了親戚照顧,自己背著婆婆去了外地。
她背著婆婆頂過了炎炎烈日和狂風暴雨,跨過了崎嶇山路,一路輾轉才來到了外地。
但是外地的日子也不好過,李傳梅的丈夫當時已經去了其他地方務工。
而李傳梅找了幾天才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在此期間,她要費心盡力地照顧婆婆,又要起早貪黑地工作。
只是微薄的工資無法支撐房租和生活費用,於是在2006年,李傳梅迫於無奈又背著婆婆回到了老家。
用溫暖傳遞溫暖 令人沒想到得是,她的事跡被當地媒體報道出去,一時引來了眾多人的關注。
當時也有不少好心人提供幫助,其中就包括展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