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在《風中的紙屑》書中說:「人與人之間,應當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是每個人必要的生存空間。」
家人之間也是如此,每個人都守住界限感,就會減少很多矛盾,反之,則會因為侵入對方的生活空間,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章女士就是如此,她有3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已經成家,原本應該放手的她,卻因為干涉,導致3個女兒離婚,兒媳和兒子也鬧到離婚的邊緣。
她卻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依然要求兒媳反省自己,兒媳哭著提離婚,兒子也左右為難,看了他們的經歷,或許會對你也有啟發。
01.3個姑姐住到娘家,兒媳生活受影響
章女士年輕時是一位要強的人,她從南方批發衣服,開了一家服裝店,後來把店鋪做成批發服裝,生意越做越大。
章女士
大女兒從學校出來後,就跟著母親做生意,她也是經營的一把好手,對店鋪的生意了如指掌。
只是店鋪還是要交給兒子,兒子結婚後,兒媳小李進入店鋪,她也是做生意的好手,短短時間就掌握了方法,生意比以往更好。
小李的審美跟婆婆不一樣,她選的款式更年輕,婆婆也慢慢放手,回家專心帶孩子,原本,這是一個很好的家庭,他們經濟實力雄厚,買了一套2層別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車,日子過得很舒服。
但章女士不甘示弱,經常指導兒媳如何做生意,兩人意見不同就會產生爭執,大姑姐依然在店鋪,她向著母親,讓小李心裡很不舒服。
小李的丈夫是甩手掌柜,他喜歡玩遊戲,很少去店裡,店裡的生意都是小李拿主意,遇到婆婆干涉,她只能憋著氣,讓她難以忍受的是,婆婆對她很不尊重,曾當眾諷刺她:「你嫁入我家是高攀,要不是你主動跟我兒子,我家還不一定會娶你。」
兒媳
這句話傷害性極強,小李難以忍受,她讓丈夫出來說句話,丈夫卻勸她要忍讓,不要跟老人一般見識,小矛盾的疊加,讓小李心裡的情緒越來越多。
她形容自己在家裡就是外人,做生意起早貪黑也就算了,回到家,婆婆和3個女兒說話,看到自己就不吭聲,3個姑姐對自己也很冷淡,她覺得很委屈,就想分開來過。
為了這件事,一家人吵翻了天,婆婆覺得兒媳忘恩負義,姑姐說她無情,小李難道真做錯了嗎?
02.婆婆要趕兒媳出門,姑姐理直氣壯
要想了解事情全貌,我們先來看看章女士的家庭。
她的3個女兒都離婚了,離婚的原因都是感情不和,章女士覺得女兒不能受委屈,把女兒和她們的孩子都接回家,並且幫助帶孩子。
章女士
大姑姐在店裡上班,每個月小李給她開6千工資,她和孩子的生活費全包,另外2個姑姐上班,也是在家裡吃住。
小李自己有2個孩子,這樣一大家子十幾口人住在一起,每天都很熱鬧,稍微有些矛盾,都容易讓矛盾升級。
為了讓家裡平靜一些,小李提出讓姑姐們搬出去住,其實3個姑姐都有自己的房子,但因為房子都出租出去,她們不想減少那一份收入,小李就提出給她們租房,費用自己拿。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並且答應大姑姐,孩子讀書的費用自己全包,而且每個月漲2千工資,這樣彼此分開來過,可以減少矛盾。
大姑姐拒絕,她提出2個理由,第一個是別的店員都是包吃包住,自己為何不可以?第二個是離開母親,就沒人幫自己帶孩子,她要上班沒精力。
小李後退一步,姑姐的孩子依然可以讓婆婆照顧,對方的費用也依然全包,只要姑姐能搬出去就可以。
大姑子
也不知道大姑姐怎麼跟母親訴說,婆婆章女士對兒媳發脾氣:「你是個外人,來咱家才多長時間,我女兒跟著做生意,你還不知道在哪裡,要走也是你們小兩口走,我女兒一個也不能離開家。」
這下小李受不了,跟丈夫提出離婚,丈夫一看問題大了,趕緊出來打圓場,悄悄勸姐姐搬出去,姐姐生氣道:「你為了媳婦,竟然要趕親姐出門,我們是有血緣關係的,我總要有人幫我帶孩子呀。」
看到母親和姐姐們鬧,他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對母親說:「媽,你真的盼著我離婚嗎?不考慮我,也不考慮2個孫子的感受?你也太狠心了。」
章女士不肯聽,反而責怪兒子不懂事,不知道心疼姐姐們,在她看來,兒女是一家人,兒媳應該臣服自己家才對。
03.放不下,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看了章女士一家的矛盾,網友們感慨,終於知道她的3個女兒為何要離婚了。
「三個姑姐都離婚,兒子也要離婚,母親的問題很大。」
「有這樣的婆婆嗎?大姑姐已經成家,還像個怨婦住在弟弟家,生活有啥意思。」
「這是一個病態的家庭,婆婆是禍根。」
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章女士是問題的根源,她的問題是放不下的。
在章女士心裡,兒女都要自己操心,她總想儘自己能力,護兒女周全,在她的保護下,兒子沒有責任心,把店鋪都交給妻子運營,對家裡的矛盾視而不見,等矛盾激化才不得不出來想辦法。
女兒們成家後又離婚,卻沒有獨立的思維,依然理直氣壯依附在母親身邊,認為母親有義務照顧自己,卻忽略了,自己缺乏主見,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失去方向。
章女士看起來是為了兒女好,實際上是害了女兒女,因為一個人的成長,需要擺脫依賴心理,讓女兒們出去居住,對她們反而是好事,可以更清晰地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
婆婆想做一個好母親,她的愛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照顧自己的親生兒女,如果格局大一點,就會發現,兒媳也是母親,她為自己小家庭操心並沒有錯。
章女士
對於女兒們來說,長期依賴母親,很容易產生「升米恩斗米仇」心理,在女兒遇到困難時,娘家偶爾幫助一下,會讓女兒心裡溫暖,如果長期幫助,突然減少幫助,反而會讓女兒心裡不平衡。
就比如大姑姐,她自己有房,也有一定的積蓄,原本可以獨立生活,卻覺得離開母親就吃虧了,她希望母親能一直幫自己接送孩子,卻忽視自己已經成年,獨立是本分。
一個有遠見的母親,懂得建立邊界意識,兒女成家後,不干涉小家庭的生活,可以在對方需要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你尊重兒女,才能得到兒女的尊重。
有一點需要注意,尊重不是無償幫助,而是認可對方的思維,站在中立的角度處理問題。
當兒女都有自己穩定的家,父母的生活才是最安逸的,老人學會放手,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