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借你小叔子結婚,你們住娘家房」兒媳:行,但要讓他分擔房貸
01
在相親市場上,有一類女性被稱作「扶弟魔」。
因為她們本身沒有多少存款、工資不高,娘家也不給她們多少陪嫁,嫁給男人之後就會拚命從夫家拿錢給自己的弟弟。
其實,「扶弟魔」這個群體里也有不少男性,而他們卻總認為自己幫弟弟是順理成章的。
王敏(化名)的丈夫聽從母親的安排,連夫妻倆婚房的主意都打上了。
02
王敏和丈夫小吳戀愛的時候,就知道他有一個弟弟。
那時候,小吳和弟弟不怎麼來往,王敏也沒有見過這個人,所以沒有放在心上。
直到她和小吳結婚的時候,才在婚禮上見到這位陌生的小叔子。
婚宴上,王敏的父母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男生。他們覺得這人好像素質挺低,又賊眉鼠眼,就怕女兒婚後在男方家吃虧,被這個小叔子欺負,所以讓女兒留心防備一下。
王敏聽了之後,把這件事記在心上,但是並沒有主動打聽小叔子的事。
然而,結婚1年之後,小叔子主動帶著一連串的麻煩找上了門。
一開始,小叔子總說自己公司情況不好,說老闆發工資拖延時間,又說領導亂扣工資,就要向哥哥借錢用。
後來,小叔子又說他有了女朋友,倆人約會送禮物要花錢,於是越借越多。
王敏很不高興,因為自己和丈夫也是新婚夫妻,正準備要孩子呢,總是借錢給小叔子,他們倆就存不下多少錢了。
誰都知道,養小孩最「燒錢」了,現在頻繁借錢給小叔子,以後拿什麼養娃?
王敏旁敲側擊,多次暗示丈夫少借給弟弟錢。
但是丈夫的工資比她高,反而說:「我有本事,自己幫親兄弟,又沒讓你花錢,你不要管。」
王敏覺得丈夫不為小家庭操心,但是丈夫又不把工資交給她管,經常不經商量就把錢借給了弟弟,所以王敏也沒有辦法。
就這樣,王敏抱怨的次數越來越多,丈夫反而嫌她煩,小兩口因為這事沒少吵架。
幾年後,他們有了一個孩子,而小叔子也準備要結婚了。
王敏想,小叔子既然要結婚,在他自己的老婆面前總不能到處借錢了吧,太丟人了。最好能趁著小叔子結婚成家的機會,讓兩家人劃清界限,各過各的日子才能安生。
但是,王敏沒想到婆婆這時候殺出來,直接來到他們家裡要房。
婆婆對大兒子說:「你弟要結婚,沒有新房住太不像樣了。我看要不這樣,你們倆搬去敏敏娘家房裡住,把這套房騰出來給你弟弟用。」
在一邊帶娃的王敏聽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套新房是當初雙方家庭出的首付錢,幾年下來,他們夫妻倆一起還貸款,到現在貸款都還沒還完,居然要被趕出自己的家?
但是丈夫卻不覺得有問題,居然滿口答應:「行,我們這兩天就收拾東西。」
王敏急了,對丈夫和婆婆說:「哪有這樣的道理?這套房我爸媽也掏了一部分首付錢,這幾年我工作賺的錢一直在還貸,這房有我的一半,怎麼說讓我們走我們就得走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丈夫卻數落她不懂事:「我們家兩個男娃,我爸媽養我們不容易,結婚掏錢都比別人家多,哪有那麼多錢買那麼多套房呢?現在要結婚了,沒有新房像話嗎?不能讓我弟丟人啊。」
王敏很生氣:「你光說你弟有困難,那我呢?我拖家帶口回家麻煩我爸媽,我就不丟人?」
但是丈夫和婆婆不聽王敏的想法,打定了主意要把這套房騰出來,給二兒子做新房。
婆婆一副苦口婆心的態度勸兒媳,搞得好像是兒媳婦不懂事一樣。
婆婆說:「這房子是借給你小叔子,他結婚花得沒錢了,就讓他在這房裡住,攢攢錢,過幾年再搬出去。你們住娘家房也不委屈,就當回去照顧老人了。」
王敏覺得她不能再忍讓下去,婆婆越說越過分,再忍讓的話以後更沒有好日子過。
更何況,小叔子借錢這麼多次,哪一次還錢了?這個房「借」給他,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於是王敏說:「行,讓我們搬走也行,但是他住這裡的時候,讓他自己去還房貸。住多久,就讓他還多久的房貸,沒有我掏錢讓他享福的道理!」
這套房的房貸不低,每個月將近3000元,小叔子工資才4000多,根本養不起這套房。
婆婆吃了癟,又讓大兒子幫忙數落兒媳,但是無論他們怎麼說,王敏都堅持自己的態度。
並且,王敏不允許丈夫掏錢幫弟弟還房貸,不然就把他趕出娘家,丈夫聽了,也只能投降,不敢再給弟弟錢。婆婆看這房貸太貴,二兒子根本應付不了,最後只能作罷。
從這以後,王敏再也不向婆家忍讓了,她不允許丈夫借給小叔子錢,否則就離婚。
王敏把丈夫治得服服帖帖,終於守住了自家的錢,孩子成長才有了足夠的錢可以花。
如果她當時忍讓了,可能往後要遭的罪更多,不光一家三口只能和娘家老人擠在一起住,而且連孩子長身體都買不起好的營養品。
03
多子家庭親戚關係會比較複雜,最容易因為金錢而發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
複雜的人際關係背後,全是利益與感情的糾葛。
在原本複雜的關係之上,雙方父母的態度更是決定了整個家族是否會陷入混亂、產生糾紛。有的父母糊塗,只管自己偏心某個孩子,或者不希望窮的孩子賴上自己,就強迫其他孩子給予支援。
這就會導致矛盾擴大,並且上升到全部親戚。
一:聰明的父母,不會讓長子做「扶弟魔」
孩子長到18歲就已經成年了,這時候父母應該著重教育孩子要有責任感,要為自己以後的人生打算,不要總是依靠父母和兄弟姐妹。
但是很多父母太糊塗,總是看自家孩子可愛,就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本來孩子到大學畢業後找到工作,父母就不必給太多支援了,可是有的人工作了好幾年,卻還是問父母要錢。
這類人沒有足夠的上進心、不獨立,或是被父母驕縱太過,導致花錢大手大腳不知節儉。
這時候,心裡拎不清的父母要麼自己掏腰包繼續寵溺孩子,要麼就逼著長子、長女掏錢給弟弟妹妹,做「扶弟魔」「扶妹魔」。
父母這樣做,完全無視了長子在自己生活中要面對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