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很多以前沒有出現的東西現在都陸陸續續出現了。比如在九十年代沒有的幼兒園,現在連農村小鎮都有;八九十年代不是所有人都有去醫院生孩子的條件,但現在拿出一兩個月的工資就能去醫院生孩子;以前臥兩個水煮蛋,幾天就算坐月子了,現在還有專門的月子中心照顧。
只能說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員也越來越多,大家能夠得到保障和不用自己親自動手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在新生的零零後一零後這一代看來,幼兒園、醫院、月子中心似乎應該是本來就存在的。但在老一輩人眼中,這些都是現在的年輕人享受的福利,是他們應該感恩的存在。
的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當下的幸福生活,值得每一個人去反省、去感恩。大多數的老人感受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以後,都會由衷地感嘆一句:現在真好啊。很少會有人拿自己以前的生活標準來要求現在的兒女,頂多就是要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來教導下一輩、下下一輩知道感恩、珍惜生活。
可也有不少老人活在舊時代,無法接受現在新社會帶來的新產物,或者明明知道現在的新社會對於年輕人來說才是最合適的,卻偏偏要把自己以前做過的事強加給他們。
比如,看到女人在月經期間吃冷的便會制止 說吃冷的會造成宮寒,導致以後生不出健康的孩子,但其實在醫學研究充分的證明下,生理期間並不是完全不能接觸涼性食品;又比如,很多老人在看到現在的年輕人把沒有啃乾淨的蘋果核丟了以後便會心疼的教訓,說現在的年輕人不知感恩、浪費糧食,但其實大家都知道蘋果核里有毒素,要是吃太靠近核的地方不免會有毒素被吃下去。
可很多老人就算真的心疼,也不會把這事兒放在明面上說,只有一部分老人在面對自己不喜歡的年輕人時,才會對他的所作所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結婚前是家裡的乖寶貝,結婚當天被立下馬威
恩惠是家裡的獨生女,現在20歲左右的這一批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裡可謂是一家人的小寶貝,有什麼東西都先緊著孩子,孩子有什麼想要的都會盡力滿足。
平時在學校里和同學們嘮家常的時候,恩惠偶爾會聽到他們說自己爸爸又怎麼樣了,或者媽媽又出什麼事兒了,只有自己想說什麼事兒卻發現爸媽好像沒有什麼黑料。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在自己面前吵過架,媽媽從來沒有為了什麼事兒和爸爸鬧彆扭,爸爸也從來沒有什麼事兒會跟媽媽急紅了眼。也正是這樣的家庭環境,恩惠從小就知道爸爸媽媽對自己好的無可挑剔,以後一定要好好報答他們。
成年以後,恩惠長成了個大姑娘,也和媽媽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有時候甚至更像朋友。所以周圍的朋友鄰居開玩笑都會說他們這一家可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一家吧:男人能幹又會與人打交道,女人賢惠又安穩不作妖,女兒出落得漂亮又孝順,成績也好從來不讓家裡人擔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可就是這樣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在女兒婚禮當天急得焦頭爛額。
上大學的時候恩惠認識了外地的男朋友,那時候兩人都還年輕,覺得說話投機有共同話題,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並沒有考慮到家裡人是否會阻攔,異地是否會成為他們之間最大的障礙。直到不知不覺間到了結婚的年紀,才想到是否應該先和雙方父母見個面?
見面當然容易,人都是善於偽裝的,在見面當天所有人都擺出最好的狀態,用儘自己絞盡腦汁想到所有最睿智的表達,展現自己最和善的一面。
恩惠滿心歡喜的以為這世上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男朋友也和自己一樣,有著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婆婆也和自己的媽媽一樣善解人意、溫柔近人。可她沒想到在婚禮當天,婆婆竟然要求她當著所有賓客的面跪下,理由是:自古以來,兒女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己既然已經成為了恩惠的婆婆,那也就是他的半個媽媽,恩惠自然是要跪她這一跪的。
恩惠的爸媽在台下看的咬牙切齒,自己的寶貝女兒從來都沒有跪過誰,他們也不忍心讓女兒這樣卑微的對別人。可這才剛進門,她這個未來的婆婆就這樣對她,以後還不知道會怎麼折騰她呢。
懷孕期間婆婆不照顧,兒媳住到媽媽家
婚禮上風波過去不久,恩惠就懷孕了。因為從小體弱多病,懷一個孩子對恩惠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麼就直接胃口差的完全吃不下飯,要麼就害喜吐到天昏地暗,到後期胃口好轉時甚至一個人能吃兩個人的飯。
正因為恩惠的體質特殊,所以自從懷孕以後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或者身上不舒服,醫生說恩惠的身體最好在7個月以後就少做劇烈運動,能臥床就儘量臥床。
恩惠心地善良,對於孩子這個新生命的到來既期待又擔心,她怕自己當不好一個媽媽,也怕自己承受不住這個孩子的到來。所以對醫生說的話奉為圭臬,絲毫不敢有所違背。本來只是盡了自己作為病患的職責和本能,卻不想遭到了來自婆婆的冷眼,「懷個孕,當自己多金貴。」
從自己臥床那一天起,婆婆就沒有給過好臉色,因為孕前期只要自己還能掙扎著起來,洗碗做飯這些事恩惠也還都能做。但是臥床以後,丈夫要上班,家裡所有的家務就都壓到了婆婆身上,婆婆對自己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臉色。顧及著肚子裡的寶寶,恩惠決定搬去和媽媽一起住,讓媽媽照顧自己,不是說媽媽就一定做得比婆婆好,只是她希望孩子從到來的那一刻起,就有一個幸福溫馨的環境。
丈夫整天為工作忙得焦頭爛額,也沒時間理會婆媳倆之間的彎彎繞繞,恩惠提出說要回娘家住,這樣能把兩個看不對眼的女人分開,他是千萬個同意的。
臨產前三天,丈夫給婆婆經費去旅遊
恩惠回到娘家以後,婆婆幾乎還會每隔一個月過來看她一次。因為媽媽當初為了照顧自己,怕自己兩地來回跑水土不服,所以索性就在丈夫的城市租了間房暫住下來。婆婆一個月來看自己一次也著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