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生養之恩默認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的,但隨著孩子長大後成家立業,贍養父母的義務則牽扯到了兒媳婦,這一層關係幾乎讓所有的家庭關係變得複雜了起來。
婆媳之間的關係得以成立全都是因為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也成為了決定婆媳關係的決定性因素。作為丈夫,呵護照顧妻子是義務,丈夫對妻子的態度也決定了婆婆對兒媳婦的態度,婆媳關係的融洽程度也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氛圍。一般來說,家庭關係和睦的氛圍大多都是老人幫襯兒女,兒女工作穩定發展,孩子健康順利成長。
不幸福的家庭則大多都是老人指望兒女養老卻不給予任何幫襯和付出,兒女忙於工作和孩子,每日匆匆忙忙地應付一地雞毛的生活。婚姻的幸福指數很低,大多都是搭夥過日子,很多感情也在這些磕磕碰碰中逐漸消磨殆盡,所以婚姻仿佛成為了一座圍城,圈住了女人的青春,限制了思想的自由,甚至改變了人生軌跡。
我們有一位叫做姬芳的粉絲分享了自己的真實經歷,雖然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卻非常真實又深刻地反應出了婚姻的瑣碎和繁雜。
01.稀有的姓氏
姬芳和李明相識很有趣,沒有蓄謀已久的搭訕,也沒有心懷悸動的小鹿亂撞,李明對自己的名字一直都很不喜歡,因為太過普通,沒有任何新意,加上重名的人實在太多了,李明一直都想更改名字,但都被父母制止了,因為這是父母在他出生的時候找大師算的,能夠逢凶化吉,換名字會引來災難。因此李明對於好聽的名字一直都很羨慕,當知道姬芳的名字時,非常驚訝,還有「姬」這個姓氏!姬芳這個名字也太好聽了。
就這樣,李明主動去找了姬芳,「你好,你就是姬芳嗎?」姬芳有些錯愕,愣了一下回復道:「是啊,怎麼了嗎?」李明驚喜的說:「你名字也太好聽了吧,你的姓氏也好特別啊。」姬芳笑著說:「原來這樣,我也覺得很特別,哈哈哈哈哈。」姬芳爽朗的笑了起來,李明對這個落落大方的女孩子好感倍增。李明主動提出了一起吃飯,兩個人就這樣你來我往的熟悉了起來,
隨著熟悉加深,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從最初的普通朋友關係上升到了臨近升級的階段,李明也發現自己對姬芳越來越喜歡了。籌劃了好久之後、終於在情人節這一天向姬芳表白了,姬芳捧著鮮花,眼裡激動的都是淚水,滿心幸福的答應了李明的追求。兩個人的戀愛就這樣開始了,一年之後,李明工作進入了上升期,兩個人的關係也開始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婚姻,
02.婆媳矛盾漸生
兩個人的婚事比較順利,因為女方家條件不錯,也沒有提過分的什麼要求,李明父母對這個兒媳婦也是比較滿意的,所以婚事基本上是一次過,沒有什麼矛盾。婚後兩人的生活可以說是甜蜜蜜,感情也是迅速升溫,很快便有了要孩子的念頭。婆婆知道後也是乘勝追擊的要求快點生孫子,還許諾要幫忙帶孩子之類的話。
姬芳此時正在幸福里,也很願意要一個孩子、所以備孕提上日程。天公不作美,卻遲遲沒有動靜,婆婆也開始有點著急了,各種找偏方幫助兒媳婦備孕。一年後終於有了動靜,婆婆高興的合不攏嘴,一個勁的說:我們李家有後了。李明是他們家的獨生子,所以婆婆一直都希望抱孫子,奈何懷孕六個月的時候,婆婆帶著姬芳做孕檢的時候託了人,幫忙看了孩子的性別,姬芳對此我很是氣憤,她認為婆婆有重男輕女的想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好在李明很會來事,當著姬芳的面說了婆婆:「男孩女孩我都無所謂,關於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要徵求姬芳的意見。」婆婆氣得直跺腳,看到兒子如此護著媳婦,只能作罷。姬芳感受到了呵護,和李明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了。但是卻買下了婆婆心中的坎,婆婆對姬芳的意見也是越來越大,平時也產生了不少的矛盾和摩擦。好在李明一直都對姬芳呵護有加,所以姬芳也就一直都能忍則忍,能讓則讓。
03.孩子的姓氏
眼看姬芳臨近預產期,李明滿心激動,也開始了暢想未來,兩個人也開始商量著給孩子取名字,李明滿心激動的說:「要不…孩子跟著你姓吧?你的姓氏好聽還稀有。」姬芳一聽,心裡美滋滋地問道:「你就這麼大方啊?別人可都是讓孩子跟著爸爸姓的。」李明寵溺的說:「跟著你姓又不吃虧,你是我的呀。」姬芳高興的笑了起來。
姬芳的孩子生出來後,李明就把給孩子起的名字上了戶口,辦了出生證,婆婆看到後大怒:「孩子怎麼能跟兒媳婦姓?!大逆不道!」姬芳忍著不悅回覆:「現在跟媽姓的孩子多了去了,怎麼就大逆不道了?!」此時李明進來了,聽到兩個人吵了起來,「好了,是我讓孩子跟著姬芳姓的,您有脾氣跟我發。」婆婆一聽更加生氣:「孫女跟你姓,我不伺候你倆」。
此話一出,姬芳直覺問道:「孫女跟我姓,但卻永遠是你兒子的孩子,你不管我們娘倆,你兒子不會管嗎?你選擇不照顧我月子,你躺下的時候誰照顧你呢?等你需要人養老被人伺候的時候,你以為還會有人願意照顧你嗎?」姬芳的三連問讓婆婆頓時啞口無言,強撐著頭皮說:「我自己能養自己,用不著你們操心。」說完便氣呼呼地搬走了,對姬芳和孩子不聞不問,婆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了。
婆媳之間不過就是人心換人心
婆婆和媳婦之間本來就沒有任何的關係,不存在生養之恩,連血緣關係都沒有,有的只是彼此之間的利益關係。如果婆婆對兒媳婦沒有任何的照顧和關心,具體地說是付出,那麼媳婦對婆婆僅存的也就只剩長輩的尊敬,照不照顧婆婆都是媳婦自己的意願,不存在任何的義務和責任。這個就是婆媳之間最核心的問題,任何一方都不應該用傳統習俗和道德來綁架對方。
婆婆可以不對兒媳好,兒子也可以不贍養婆婆,彼此之間保持純粹的陌生人相處模式。婆婆也可以對兒媳婦好,在兒媳婦最難、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伸出援手,幫助兒媳婦度過難關,這種患難與的婆媳關係必定會營造出溫和和諧的家庭關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彼此都在生活和相處中找到彼此的價值和意義。相較於那些指望兒女養老的老人們,在自己能力範圍只能幫襯孩子也是對孩子的關愛和照顧,還能形成家庭成員之間的聚合力,讓彼此之間更加珍惜和感恩。
姬芳與婆婆之間的矛盾雖然不算及其尖銳的,但是也是很多家庭現狀的真實反應,沒有多大的事情,但就是矛盾叢生且難以調和。婆媳之間的關係要麼各自疏離,要麼就是真心相待,任何一方都不要過分要求對方,在各自的能力範圍之內幫襯彼此,真心相待,才能擁有和諧且溫馨的家庭氛圍。
今日話題:
如果你是姬芳,你會如何選擇?你會讓自己的孩子跟著自己姓嗎?
歡迎大家留言,發表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