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阿姨有些不好意思地跟兒子兒媳提了這事兒,但一聽到錢的事情,兒子兒媳就開始哭窮。二人稱,他們不僅有房貸車貸要還,以後還要養育孩子,經濟壓力已經非常之大了。
聽到小兩口這樣說,唐阿姨和老伴也有些於心不忍,且兒子兒媳還一再承諾,等以後一定會給老兩口養老,讓他們不用顧忌養老問題。自此,老兩口在生活上更加精打細算,生活水準也降低了一些。
可沒想到的是,尤其從孫女兒出生以後,這家裡的開銷可就更大了。孩子的奶粉,尿布,幼兒用品樣樣不是小价錢,兒媳對於孩子吃的用的的要求又很高,但卻從來都不從兜里往外掏錢。
沒辦法,老兩口不得不改變了自己從前的計劃,將每月存下用於日後看病的3000塊錢,也添加到一家5口的日常開銷中來。王阿姨常常想著,畢竟都是一家人,錢上也沒必要太過於計較。
可隨著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久,唐阿姨便覺得有些心裡不舒坦。這是因為自己和老伴把錢都補貼到了兒子兒媳的小家中,就是為了能夠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可兒媳卻常常給往娘家買東西送東西,孝順自己父母的事兒一件也不落。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唐阿姨倒不是在乎那些東西,而是在乎兒媳對於自己的付出越來越心安理得的態度。就算是這樣,老兩口也只有在兩人獨處時才敢彼此傾訴一下,生怕影響到一家人的和諧,或者給兒子增添煩惱。
時間一晃三年已過,小孫女兒也已經上了幼兒園。對於孫女兒上幼兒園的這筆學費,老兩口實在是無力承擔。可兒媳早就習慣了公婆無條件的付出,至於公婆沒幫著出學費這事兒,還表現出了老大的不情願。
可事實卻是,老兩口在這三年間幾乎月月花光了退休金,手裡根本攢不下什麼錢。雖然老兩口還有一些定期積蓄,但老兩口想著要是以後得了大病能自己出錢,也算是給兒子兒媳減輕負擔了。
眼見孫女兒已經上了幼兒園,唐阿姨和老伴便提出回老家去,畢竟回老家去兩人的生活成本還小一些,能夠再存下一些養老錢。
可兒媳早就習慣了公婆的事事包攬,對於家務和下廚想想就頭疼,帶孩子的事她也不太想管。一到公婆提起要走的時候,兒媳就開始哭訴自己的不容易,明里暗裡不讓公婆回老家去。
唐阿姨到底是心軟,一到這時候便不再堅持,日子一下子又過到了年底。到了年底,公婆打算回老家去過年,可兒媳卻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兒媳說新年新氣象,轉過年去要換一套大房子,孩子也不方便再跟公婆一起睡了。
婆婆聽出了兒媳的話裡有話,便稱自己和老伴這兩年沒有存下什麼錢,已經拿不出錢給他們買房了。沒想到兒媳聽了卻是一笑,嘴甜地說著自己想出來的好主意。
兒媳說道:媽,你們現在手頭上是沒錢,但老家不還有一套房嗎?反正你們現在跟我們一起住,家裡那套房子也住不著,不如就把老房子賣了吧,換套新房子咱們一起住。
一聽這話,唐阿姨心裡咯噔一下,露出了為難的神色。兒媳又稱自己和丈夫已經看好了房子,會把主臥留給公婆二人住,自己和丈夫一起去住次臥。聽到兒媳有這個孝心,唐阿姨不禁覺得心裡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