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是門「技術活」。
有的子女能做到讓父母盡享天倫之樂,四世同堂其樂融融,把一大家子人的關係經營得親厚熱鬧;有的子女自認為對父母掏心掏肺,對親戚鞍前馬後,卻落得人人埋怨。
「愚孝」者阿華(化名)的經歷,就體現出一個「費力不討好」。
02
阿華出生在小縣城,家庭條件一般,他勤奮讀書,自己憑本事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結了婚有了孩子。
妻子雯雯和他的條件差不多,看中了阿華的人品和勤奮的勁頭,她生了娃也不辭職,指望著趁年輕多干幾年,為養孩子多攢些本錢。
某天,阿華忽然把父母和弟弟接來家裡住,沒有和雯雯商量。
雯雯想,剛有了娃,婆家人來應該是幫忙照看孩子的,但是她想錯了丈夫的心思,當晚,阿華跟她攤牌了。
阿華說:「你也知道,我家那個小縣城一直發展不起來,小區沒電梯,房子在四樓,父母住著上下樓不方便。再加上醫院條件也不好,就讓他們來了,孝順父母有啥錯呢?」
雯雯愣了,小兩口自己還沒打拚出多少家底兒,現在又要養娃,怎麼負擔老人的生活?
但是她知道,阿華是個非常孝順的人,他說的小縣城的條件也是個問題。
雯雯說:「那你弟弟跟著來了,打算怎麼辦呢?」
阿華的弟弟比他小十歲,正在上高一,成績中上游,還有點叛逆,不是個好管教的年紀。這下三人一起住進來,日常相處恐怕有些尷尬難辦。
阿華拍胸脯說:「你放心,我會管好他,不影響你和娃。咱們這裡師資條件不錯,轉過來上學更能出成績,以後家裡也指望他呢!再說了,一家人就該住在一起啊!」
丈夫說得頭頭是道,雯雯雖然不高興,但念著婆家人看上去也還好,就接受了現狀。
這件事看上去簡單,一家6口也熱鬧。但是生活本來的面貌是雞毛蒜皮,六個人相處必然生出一系列的麻煩。
雯雯遇到的第一個難處就是做飯,6口人的吃喝用度,頓時讓日常開銷暴漲。
更何況小叔子17歲正在長身體,一頓飯吃兩人的份,丈夫阿華免不了還要給弟弟買衣服買鞋子,學校里的學雜費、補課費,也都是阿華掏錢。
雯雯只覺得,仿佛突然多了一個兒子要養,簡直不堪重負。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