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也在一旁幫忙勸說,說以後有的是機會去旅遊,現在孩子的事情最重要。
可是婆婆卻油鹽不進,執意要去雲南,還對王爽說:「你還年輕,身子骨恢復得快,過幾天就能正常活動了,自己別那麼矯情,我們生孩子那陣子,哪有坐月子這麼一說啊。還不是今天生完孩子,明天就得下床幹活兒。」
王爽聽完心裡很不是滋味,可是又不好說什麼,自己的寶寶剛剛出生,她不想破壞這份喜悅之情。
而劉斌也說不過婆婆,她決定了的事情,天塌了都改變不了,只能滿心不情願地看著她收拾行李,還得給她一大筆旅遊的費用。
過了幾個禮拜,婆婆回來了,雖然人留在了王爽身邊,可是忙卻是沒幫上。每當王爽有事拜託婆婆時,她總是不在,不是跟朋友在打牌,就是跟鄰居在聊家常,反正就是在家待不住。
王爽對於婆婆的這種行為也早就見怪不怪了,自己心裡不再想讓她幫忙,也就不會有那麼生氣了。
時間一晃,十年過去了,這十年的時間裡,婆婆居然一次都沒有幫王爽帶過孩子,只顧自己逍遙自在了。好在王爽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而自己也早已經回歸職場了。只不過,最近劉斌的生意虧本了,賠了一大筆錢,還欠下了一些債,所以王爽兩夫妻一直忙著賺錢還債。
屋漏偏逢連夜雨,趕在這個時候,王爽的婆婆又生病住院了,不僅要花費大額的醫療費用,還得需要耗費人力。婆婆這時候想起王爽來了,她打電話給王爽,說自己住院了,需要陪護,讓她收拾好東西,趕緊過來。
王爽卻反問婆婆,為什麼要讓自己去照顧她?婆婆強勢地告訴她,她是兒媳,兒媳照顧婆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王爽不留情面地拒絕了婆婆,並且告訴她,想讓自己照顧她那是不可能的,讓她有什麼事找自己兒子去。就這樣,王爽一直沒有去過醫院,哪怕是探望一下都沒有。
無奈之下,婆婆只好找到自己的兒子哭訴,責怪兒媳無情,拋下生病的自己不管不顧。
劉斌還是挺明事理的,他並沒有偏心自己的母親,反而覺得妻子不願照顧母親也是情理之中的。畢竟是母親當年做的不當。
但是自己的母親自己還是要盡孝的,只不過自己現在天天忙著還因生意失敗而欠下的債,所以白天沒有時間能來醫院照顧母親,自己只能晚上過來陪護。
劉斌跟母親商量,自己晚上到醫院來照顧她,至於白天她就只能請護工了。而這請護工的錢也只能由母親自己承擔了,劉斌的現狀確實是囊中羞澀,沒有辦法。
劉斌的媽媽見狀,也只能點頭答應了,她現在想到之前對待王爽的種種行為,心裡滿是悔意。
03
人與人相處,最講究公平。對方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自己就會原封不動地歸還給對方。
朋友之間如此,婆媳之間更是如此。婆婆和兒媳本來就是兩個互不相關的人接觸到了一起,如果互相之間都不想著付出,都只是一味地索取,那關係肯定融洽不了。
通過王爽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下面兩個道理:
一:在婆媳關係里,誰也不欠誰的。
婆婆跟兒媳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說她們是一家人吧,可是彼此之間又不存在任何的血緣關係;說她們是陌生人吧,可是明明彼此之間還有交集,有的甚至還生活在一起。
如果說她們是最親近的陌生人,可能會比較恰當。婆婆跟兒媳相處,肯定不會像母女倆那麼親密,畢竟隔著一層肚皮了。但是許多婆媳,雖然不能像母女倆那樣相處,但是卻相處得像仇人一樣。
這是因為,在倆人的相處過程中,彼此都不願意吃虧。婆婆不想伺候兒媳月子,不想幫兒媳照顧孩子,可是等到自己老了、病了卻想讓兒媳照顧自己,盡所謂的孝道。
而作為兒媳,因為婆婆當初對月子裡的自己不管不顧,在自己獨自帶孩子最無助的時候,沒有伸手幫忙,所以心生怨恨,以至於最後面對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的婆婆時,便會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