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開始追求一定獨立的自我空間。我愛你,但我也愛我自己。我愛你,但我也想呵護一片自留地。
因此,出於「婚後也想追求自由」、「想保有自我」、「保持新鮮感」、「適應新生活容易不安」、「自在生活」等等理由,分居婚開始受到大家的認可。
設想一下,一個淺眠的人和一個睡覺打呼嚕的人,對於兩個人來講,每日同居一室,困擾多於好處。再加上彼此之間在作息時間上、睡覺習慣上等等都有需要磨合的地方,小細節累積的爆發,就會導致婚姻的一地雞毛。
而分開的一定距離,跟老公/老婆做鄰居,想想也挺不錯的,會讓不必要的小摩擦減少,小矛盾稀釋,最大程度保留愛情的甜蜜。
在綜藝《新生日記》中,李艾就公開了和丈夫分房而居,表示這樣完全不會影響兩人的感情狀態,並且發微博列舉了這種相處方式的種種好處。而兩人的日常相處,確實沒有受到分房睡的影響,依然十分有愛,每天早安晚安吻,愛情常鮮。
(IC photo / 圖)
分居婚姻:
保持自我獨立的真香
或許有人會覺得分居是通往離婚的必經之路,分居就是感情破裂的證據,但這並不意味著全部的真相。誰規定了夫妻就一定要一直一張床,一個房檐之下?夫妻之間,本就沒有一套普世的相處價值標準,社會標準夫妻相處框架之下,每一對個體的婚姻,都應該都由自主定義。選擇分居住,或者分床睡,或者常見的一起住一起睡,都可以,只要兩個人覺得相處舒服,那麼就不成問題。
心理學家阿德勒就曾說過:「我們自己的結構,我們自己對於生活的闡釋,從來都不會與公認的社會傳統完全保持一致。以前,人們都把社會傳統奉若神明。然而,如今我們開始認識到,人類的社會制度當中,並不存在什麼神聖或者不可更改的東西。它們全都處於發展當中,而這一過程中的動力,就是個人在社會內部作出的努力。」
所以別被舊有的思維限制住了自己,上一輩人的活法,我們也不必完完全全的重複。你可以選擇常規的婚姻過法,也可以探索新型的婚姻相處方式。每對夫妻都有自己的相處腳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重點在於彼此之間的共同商定,對愛情腳本的不斷打磨,最終達成更好的存在。
就像星野源在回答婚姻生活讓他感動的地方時說,「夜裡一點,我們喝著茶,特別真誠地和對方商量一件事:『你覺得這樣做可以嗎?』這讓我覺得很感動。」分居住是雙方真誠溝通後的決策,不僅不會影響到彼此的感情,還會讓這份親密變得更加貼心。
有性有愛然後各睡各家,親密又自由,相愛又獨立。你不必糾結我是飯前才刷碗還是飯後立刻刷碗,我也不必在意你空調溫度開得太高還是太低,你不必為了我委曲求全,我也不必為了你百般不願。這種婚姻模式,看似生分、界限感十足,但卻蘊含著愛意和尊重。
不必對分居婚大驚小怪啦,要知道,愛情的破裂,不是分居,而是離心。保持個體獨立,尊重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才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長長久久。
相關文章推薦
在現代社會,婚姻只是親密關係的一種載體,絕非全部。人與人之間最可貴的,從來都不是婚姻,而是情感的流動。
· 轉載自南方周末 ·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點一下,知識的儲備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