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非常的難過,抱著溫母嚎啕大哭。
溫碧霞的想法很簡單,不論家裡多麼窮,她都不願意跟一個陌生人離開,永遠見不到媽媽。
看到女兒哭得如此傷心,溫母悲從中來,忍不住流淚,母女倆哭作一團。
叔叔見她們哭得傷心,於心不忍不願再拆散母女倆,便把購買溫碧霞的那筆錢無償送給了母女倆。
因為叔叔善心大發,才避免年幼的溫碧霞離開家庭。
自此,溫碧霞立志要發憤圖強,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不再需要賣兒賣女。
很多年後,她談起童年,稱:「百般滋味在心頭。」
看得出來,這件事對溫碧霞打擊很大,幾十年過去了依舊難以忘卻。
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人這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二、
比起溫柔的母親,溫碧霞的父親要嚴厲得多。
溫父當兵出身,性格說一不二,尤其是在管教孩子上。
溫碧霞從小就是個美人坯子,上學時出落得亭亭玉立,不少男孩都圍在她身邊。
溫父不喜歡這些「來者不善」的男孩兒,嚴禁溫碧霞跟他們來往。
男生把電話打到溫家,溫父總是第一時間掛斷,然後把溫碧霞說教一番。
父親的嚴厲讓溫碧霞變得叛逆,十四歲就開始和男生談戀愛。
那個時候的小孩很純潔,談了戀愛也只是牽牽手。
很多年後溫碧霞提前初戀,語氣里是滿滿的懷念:「很單純地拍拖。」
但這份「單純的拍拖」落在溫父眼裡,就非常的刺眼難受了,他勒令溫碧霞和男友斷絕往來。
這份「命令」徹底激怒了溫碧霞,激發了她無比叛逆的一面。
她拂袖而去離開了家。
脫離父親掌控的溫碧霞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她結識了一大票問題青年,跟他們混跡在香港街頭。
整天不念書不學習,不是泡在ktv就是遊戲廳,抽菸喝酒非常叛逆。
在溫碧霞眼裡,這就是 「瀟灑」。
在這樣混亂的環境中,難免會遇見不懷好意的人。
在ktv中,不僅有遞煙給溫碧霞的人,也有遞給她藥丸的人。
溫碧霞不敢接,因為之前有個朋友吃了兩粒藥丸,喝了幾口酒,就口吐白沫,搶救無效離世了。
目睹這一切的溫碧霞心裡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她不敢涉毒。
正是這份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讓溫碧霞守住了底線,沒有成為癮君子,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