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1993年,姜文突生了做導演的興趣,原因只是看了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
用他的話來說:「覺得像針管扎進了血管里,血冒了出來,聞到了西藏歌和大食堂的味兒。」
於是,姜文將6萬字的《動物兇猛》改編成了9萬字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那時,懷揣著名導演夢的姜文找到了陶虹。
因為女主的設定需要會游泳,於是,姜文在別人的推薦下來到了花樣游泳隊。
只是一眼,姜文便鎖定了笑容似蜜的陶虹。
只可惜,陶虹沒能成為女一,而是成為了女二「於北蓓」。
用他的話來說:「我覺得她特像書里寫的於北蓓,活的似的。」
面對人生急轉彎,陶虹的心慢慢鬆動,彼時的她,已經萌生了退役的想法,而姜文的到來正如雪中送炭。
於是,陶虹沒怎麼猶豫,便答應了姜文,決定出演電影。
可到底是沒接觸過表演,陶虹在劇組拍戲時,雖有靈性,常被姜文誇獎,但她並沒有歸屬感,常常抱著「玩票」的心態無所事事。
越來越迷茫的她,決定重新報考大學,深入學習表演。
當姜文得知她的決定後,直截了當地對她說:「你這嗓音適合中戲。」
帶著前輩們的建議,陶虹將目光看向了三所國內知名藝術院校。
沒想到,她又被三所大學同時錄取。
但最終,陶虹選擇走進中戲,成了姜文的師妹。
本著「行行做,行行能」的理念,陶虹自從進了校門,便成了老師同學眼中的佼佼者。
不僅拿到了中戲從未有過得滿分,還幫著同學完成畢設,一人擔任8部作品裡的角色。
從這時起,陶虹逐漸將「冠軍」的鋒芒掩藏,開始朝著演員的大門進軍。
從體壇到影壇,頭頂光環的陶虹正式拉開了人生新篇章的大熒幕。
這一年,遠在上海的徐崢,從上戲畢業,走進了話劇的世界。
那時,他還沒禿頂,也是別人眼中的翩翩少年。
在話劇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徐崢,怎麼都沒想到,一南一北,一男一女,簡單的幾個字就將兩人的故事拉到了一起。
四、
1998年,26歲的陶虹靠著電影《黑眼睛》拿下了華表獎與金雞獎,26歲的徐崢也在話劇的舞台上大放異彩,拿下了白玉蘭話劇最佳男主角獎。
一個世界,兩個領域,
他們在各自的人生中大放異彩。
但縱使如此,陶虹的知名度還是遠高於徐崢。
而歸根結底,不過是陶虹的出色演技。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