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舞團里的「另類」
「人,只要有一個勁,就不會倒下!」
楊麗萍的一生,很好地驗證了她自己所說的這一句話。
她按著自己的心意,如願地進入了歌舞團。
但是並沒有直接的就是飛上枝頭變鳳凰。
她的生活,依舊不容易!
野路子出家的她,和歌舞團的專業舞者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一個崇尚自然舞。
一個是早已系統規劃的傳統舞。
二者碰撞,摩擦是免不了的。
所以在西雙版納歌舞團的日子,也並非那般的簡單輕鬆。
她要堅持自己的想法。
又要處理這些人際關係。
那個年代,歌舞團里還有一些特殊的任務,要上山下鄉去表演。
一個月有30塊的補貼呢。
當時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也不過如此。
本來就是苦日子過來的楊麗萍身上有一個堅韌性。
所以即使這樣,她還是選擇在歌舞團留了下來。
因為不是專業的舞者。
在歌舞團的表演里,她往往是不能夠擔綱主角。
只能作為替補存在。
直到1979年。
一部民族歌舞《孔雀公主》才讓她出了頭。
臨近開演,然原定扮演女主角的演員卻生病了。
作為替補的她這才有機會上場,表現自己。
有些人。
只要你給她機會,給她舞台,她就能還給你無數的驚喜。
楊麗萍便是這樣的!
一個「七公主」讓她聲名大噪,由此替代了刀美蘭,成為了新的「孔雀公主」。
這個孔雀公主不正宗!
傣族的公主,怎麼能是一個白族的姑娘?
刀美蘭是瞧不上她的。
不過不管人再怎麼不樂意。
楊麗萍確實靠著超脫的表演,在一戰成名,還擁有了眾多的粉絲追求者。
上到州領導子弟,下到平民百姓,都認可了她的孔雀公主。
甚至還有人在她的床頭放了一把刀。
為什麼放刀?
淳樸的少數民族人民想法非常單純。
我就喜歡她,誰要是跟我搶,追求她,我就跟他拼了!
不過可惜,這樣炙熱的愛慕並沒有能夠贏得楊麗萍的芳心。
在在歌舞團里,在整個雲南都沒有!
三、北上的痛苦和溫情
楊麗萍的第一段感情,是在北京發生的。
1980年。
中央歌舞團要從各地選一個少數民族加入他們。
憑著《孔雀公主》大火的楊麗萍,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這個幸運兒。
於是她跨越了兩千五百多公里,從雲南來到北京。
全世界的正經歌舞團都大同小異。
他們都有著原本屬於自己的舞種表演規定和練習方法。
這個山中精靈飛入鬧市,就完全變了模樣!
「跳不開」、「劈不了叉」、「拉不平」。
她跳著從國外引進的芭蕾舞時,是怎麼也做不對。
「我僵掉了,我的身體被束縛。」她如是的說。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