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事件當然是韓流在中國敗退的導火索,但深度原因還是韓國品牌本身實力不夠,而且他們對中國市場缺乏了解和尊重,只是照搬在韓國的經營模式。2015年起,消費者對韓系化妝品價格高、質量差的吐槽越來越多,很多韓系代工廠後來搖身一變成了本土品牌的代工廠,卻走起了低價、高性價比的路線,韓系咖啡更是水土不服,他希望中國消費者像韓劇里一樣在咖啡館吃早餐、中餐、下午茶,但中國年輕人和韓劇很不一樣,大家只是想休閒喝杯咖啡。
韓流的敗退了,國產品牌發力了嗎?聽說美妝行業幾乎被日流和國產所取代,作為其中的典型,完美日記2020年GMV突破40億,並成功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咖啡行業則由瑞幸異軍突起,今年初他在門店數量上實現了對星巴克的反超,這是韓系咖啡一直想做但沒做到的。汽車方面,現在廣泛流傳一句話:買韓系不如買國產。至於手機品牌,LG退出中國變成洋垃圾,三星也半死不活,甚至將工廠也遷到了越南。
說到底,韓流以前能在中國興盛,只不過是當時我們沒得選。時代變了,韓流及潮流的濾鏡也就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