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夏伯渝
夏伯渝踢球時的留影
本來這樣發展下去,他可能很有希望進入國足。
一次體檢卻改變了夏伯渝的人生軌跡。
1974年國家登山隊來到位於高原的青海招募運動員。
夏伯渝對登山運動毫無概念,聽說報名後可以免費體檢,就去了。
登山運動員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因此體格強健的夏伯渝被選中。
一開始他並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什麼,只是特別高興身體很棒。
夏伯渝入選國家登山隊
後來去北京才知道,此次組建登山隊的歷史重任。
原來,1960年中國登山隊曾在設備簡陋的條件下,排除萬難登頂過珠穆朗瑪峰。
但由於缺少環繞山頂拍攝的360度影像資料,這次壯舉不被國際社會認可。
所以在1975年,中國才決定再次攀登珠峰。
正好叫夏伯渝趕上了。
可15年過去,登山隊的設備依舊「簡陋」。
救命用的氧氣,只有幾瓶,還要20人共用。
要知道當代登山者,氧氣都是邊走邊吸。
「我們登山的時候,我被選到突擊隊,那個隊是20個人,只有幾瓶氧氣,氧氣是救命用的」——夏伯渝
夏伯渝2015年接受採訪聊起氧氣瓶
第一次攀登珠峰,夏伯渝就與死神擦肩而過。
他為了給副隊長送報話機,冒險打開了拴在身上保險用的結組繩,和大部隊脫離。
結果氣候惡劣,沒走多遠就偏離方向。
一陣風雪吹過,這才看清前面已是萬丈深淵,好多的冰裂縫,差點就踩下去。
夏伯渝嚇得腦袋嗡嗡作響,渾身血液都凝聚了。
暗自慶幸風不算太大,沒被刮到懸崖下。
他花了好些時間找迴路線。
當突擊隊來到海拔8600米的地方,天氣已經變得極其惡劣。
風雪大到人都已經站不起來。
而此地,距離珠峰頂部僅有200米。
被歷代登山者稱為死亡地帶:缺氧、高寒。
即便是能力超強的人,擁有現代最好的準備,在8600米處也是快速通過不敢停留。
但這群夏伯渝他們卻在口糧已經耗盡的情況下,直接就地紮營。
想等天氣轉好後,解決掉最後200米。
1975年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
可那個年代天氣預報極其不準確,一等就是2天3夜。
再捱下去,可能餓得連返程的體力都沒有了,只好撤退。
登頂的任務交由他們身後的第二突擊隊完成。
好在夏伯渝扛上去的那架金屬階梯,成為了後面隊友登頂珠峰的必備工具。
此後33年時間,有近13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成功借用當年這架梯子登頂了珠峰。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