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深以為然,在我們周圍,圍繞著形形色色的人,不管是什麼年齡,什麼身份,性格和喜好千奇百怪。就比如說作為父母,自己的幾個孩子,明明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理應一視同仁。但還是有一部分父母因為個人喜好、世俗觀念和利益得失,區別對待幾個孩子。
《知否》里有一句台詞:「兒女眾多的人家,更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寧靜。」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父母偏心,最終導致的結果,不僅僅是兄弟姐妹之間失去了和氣。父母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畢竟所有的情感關係,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相互的,親情其實也不例外。
就像是重男輕女的父母,從小對待女兒和兒子,就是厚此薄彼,那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兩人對你們的孝順一樣多呢?偏心的父母,總是在把偏愛的孩子養廢了,養成了白眼狼;把不受自己喜歡的孩子的心,傷透了,對親情只剩義務;發現自己雖然有兒有女,但可能會出現無人贍養的局面的時候。才會開始後悔當初的偏愛,是不是錯了,但基本上都已經晚了。
程欣這一次離開家鄉,她做好了永遠不再回來的打算,因為她終於對原生家庭死心了。她要守護好她的婚姻,守護好目前為止,唯一對她好的人。她要跟著自己的老公,去外地闖蕩了。老公沒有父母,也沒有什麼要緊的親戚。可她有娘家父母,有弟弟,還有一眾親戚。原本她也是一個孝順懂事的姑娘,但因為娘家父母的得寸進尺,最終寒了心。
程欣出生在一個家境普通的家庭,作為家裡的頭一個孩子,因為是女孩,父母很失望。程欣其實直到後來都想不明白,母親也是女性,也深受原生家庭重男輕女之苦,為何會把這一份苦楚延續到她的身上。左鄰右舍說她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對她還算可以,但程欣不這麼認為。因為從有記憶開始,父母就是什麼壞情緒都衝著她來,什麼糟心事都算在她的頭上。
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日子,她也沒有過多久,8歲那年,弟弟出生了。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占據了父母所有的心思,本來過一天是一天的父母,開始想著打拚賺錢了,因為要給兒子存錢。程欣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洗衣做飯和做家務,在父母沒有空的時候,她還要幫忙帶孩子。她在這個家,就成了保姆一樣的存在,而她自己還是一個孩子。
程欣雖然心中委屈,但因為她的母親擅長打感情牌,所以她一直為了這個家妥協。她的成績很好,但因為父母創業屢屢失敗,家裡很缺錢。再加上父母壓根不想在她身上花錢,更想要她趕緊賺錢補貼家用。所以程欣初中畢業後就結束了學業,開始去遠房親戚的工廠裡面幫忙了。賺來的錢,除了基本的生活費之外,全部到了父母的手裡。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