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駑馬焉敢並麒麟,寒鴉豈能配鳳凰。」古代的婚姻,最講究一個門當戶對。這個觀念,一直流傳了幾千年,到了如今,依然在婚嫁觀念中占據一席之地,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其實在我們周圍,但凡有一些閱歷的人,都很認可這個觀念。但很多年輕人,卻對父輩堅信的門當戶對,嗤之以鼻。
因為他們把門當戶對簡單地等同於經濟條件,認為認可門當戶對的人,都是嫌貧愛富,只重視金錢的人。而事實上,門當戶對的本質,不僅僅是指家境的般配,更多的是指三觀上的契合。兩個人在一起,自然是因為相愛,但兩個人能長久地走下去,走進婚姻,並且婚姻幸福,僅僅因為愛情,遠遠不夠。
一段關係能夠長久維繫的根本原因在於兩人精神上的同步,換一句話來說,需要兩人三觀一致。只有三觀一致,兩人從單身走進共同組建的家庭時,走進彼此的生活時,才能更加融洽,這一段關係才能更加穩定。而相似的三觀,只有相似的家境、生活環境、教育背景,才能形成。這才是我們推崇門當戶對的根本原因。
但總有人愛情至上,總有人認為有情飲水飽,只要有愛情,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王馨就是這樣的一個姑娘,她堅信婚姻和戀愛一樣,都是兩個人的事情,和兩人背後的家庭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但她最終被現實上了一課,意識到了自己的淺薄。
王馨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算不上豪門,但從小也沒讓她為錢發過愁。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她對錢不怎麼在意。王馨在學業上,也是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考上的大學雖然不是重點大學,但也不差。畢業後,死活不願意去父母安排的老朋友的公司上班,堅持要自己找工作,但最終的結果也不錯,工資挺好的。
反觀王馨的男友羅輝,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一塌糊塗,父母身體不好不說,還有弟弟妹妹需要幫襯,畢竟當初弟弟妹妹為了讓他念書,也是妥協了很多。他也就是眼下的工作還算不錯,可以說是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條件了。簡單來說,羅輝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鳳凰男。他和王馨是公司同事,因為工作的需要,兩人接觸比較多,很快就互生情愫。
這段感情,在一開始就遭到了王馨父母的反對。兩人表示就算王馨不願意接受父母安排的相親,覺得太有目的性,感情不純粹,想要自己找。那也要差不多的條件,門當戶對是婚嫁中最必要的一個條件。羅輝完全不符合,王馨父母打聽了他的情況之後,對女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破了嘴。
但王馨和所有愛情至上的姑娘一樣,總是用一句可是他對我好,咱家又不差這點錢來堵父母的嘴。坦白說,在戀愛中,羅輝確實對王馨不錯,也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在物質上不讓女朋友受委屈。但我們都知道有些婚姻的破裂,不是因為兩個人沒了感情,而是因為就算彼此相愛,這日子也過不下去了,勉強繼續,遲早會成為仇人。
因為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婚後如何對待雙方的原生家庭,婚後的生活如何安排,有什麼規劃。這些不是戀愛中的花前月下,是需要實實在在觀點一致,才不至於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這當中的觀點一致,就是指雙方的三觀一致。很可惜,即使王鑫和羅輝眼下的工作差不多,個人條件在表面上看起來也差不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但兩人從小的生活環境不一樣,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樣,最終形成的觀念自然是不一樣的。在王鑫看來,結婚後,原生家庭就是「親戚」,父母自然要贍養,要孝順,但不能愚孝,在有兄弟姐妹的情況下,更不能一個人大包大攬。因為這樣不僅會帶給自己壓力,也會讓兄弟姐妹之間離心離德,事實上一起孝順父母,才是兄弟姐妹之間最好的牽絆。
而羅輝就是鳳凰男的思維,因為他眼下的「成就」,是原生家庭的妥協和犧牲換來的,所以他就應該承擔全部。不管自己的能力是不是達到了這樣的程度,也不管這麼做會不會影響小家庭,更不會去想這麼做,是不是對自己的妻子不公平。總之,在他看來,即使結婚了,這個家也是父母說了算,親子關係永遠排在夫妻關係之前。
其實除了對待原生家庭的區別之外,生活中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等等,兩人也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戀愛中,感覺不大,因為雙方都有所偽裝和隱忍,但結婚後,人都會放鬆,不會一直偽裝,自然就發生分歧。不過這些,對於愛情至上的王馨來說,是聽不進去的。她倒不是不承認這一些,而是覺得不會發生,因為愛情能磨平一切「稜角」。
但後來,她才意識到自己錯了。因為王馨的堅持,她和羅輝的感情走到了談婚論嫁。和王馨父母意料之中一樣,羅輝自己和他的原生家庭,是無法做到買房買車的。女兒願意,父母也沒辦法,最後幾乎所有的錢,都是由王馨的娘家承擔。就連婚房,也是王馨的父母全款買好了。羅輝各種感謝,信誓旦旦表示自己會一輩子對王馨好,表示這樣才對得起王馨的付出。
但在王馨看來,他很快就食言了。因為房子剛準備裝修,未來婆婆就過來了。王馨下班後到了新房,發現男朋友所謂的驚喜,居然是婆婆過來看房子,並且以後要和兩人住在一起的時候,整個人都呆住了。雖然她一直都沒有明確提出,自己不會和公公婆婆在同一個屋檐下居住。但她也委婉暗示過,羅輝不可能感覺不出來。
其實王馨很好說話,僅僅是同住這個問題,只要羅輝說幾句好話哄一哄,基本上她也能答應。但眼下的情況是羅輝和自己父母應該是商量過了,決定好了,兩人只是來通知王馨一下。准婆婆和王馨說:「我和你公公是長輩,要睡主臥,帶衛生間,還有一個大陽台,適合我們。我和俺兒子已經說好了,你要按照我們喜歡的風格裝修。」還沒等王馨表態,婆婆已經轉過身讓羅輝通知父親過來,直接就在主臥打地鋪,還能監督裝修。
王馨無語至極,他趕緊拉著羅輝出來,問他什麼情況,這個事情要怎麼解決,自己是不會同意准婆婆的要求的。羅輝很震驚,說:「我一直覺得你是一個孝順得體的姑娘,今天這是怎麼了?我爸媽是長輩,本來就應該睡主臥,這是孝順和尊重,我們家裡都是這樣的。再說了,我爸媽吃了這麼多的苦,咱倆讓著一點不行嗎?」
不管王馨怎麼說,羅輝都不準備妥善解決這件事情,並且認為王馨是故意為難他。王馨身心俱疲,也終於意識到父母當初的說法沒有錯。兩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形成的觀念確實很難一樣。所以自己無法接受羅輝的觀念,而他認為自己沒有錯。王馨想了好幾天,提出了分手,然後羅輝說怎麼能因為一件自己沒有做錯的事情,而捨棄感情呢?會不會太草率了?
事實上草率嗎?我認為並不草率,很多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兩個人在一起生活,需要的是互相妥協而不是單方面的遷就。觀念不一致的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只能導致爭吵不斷,問題解決不了,最後一地雞毛。已經知道結果如此糟糕,及時止損就不能算是草率。
作家劉同曾經說過一句話:「一眼看中的只是好感,兩個人是否能走到一起,持續走下去,更重要的是看兩顆心的齒輪是否合拍。」心靈的合拍,說白了就是三觀的契合。只有三觀契合,那麼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和雞毛蒜皮才不會引起太大的摩擦,婚姻才能和諧。而這一切,確實和門當戶對脫不開關係。
不論男女,希望大家都能意識到門當戶對在婚嫁中的重要性,而不要一上來就嗤之以鼻。正如文中的男女主角一樣,兩人一開始走到一起,肯定是因為彼此相愛。但最後分開,確實是因為觀念不合,事實上感情還是有的。而兩人的觀念不合,談不上就是其中一個人完全錯了,畢竟在本人的立場上和本人刻在骨子裡的邏輯來說,他們的決定都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