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拖地、安置服裝、道具……都是他每日的工作任務。
這讓他回想起大慶農場的日子,整日投身在雜活里,又有什麼區別呢?
在這裡樂此不疲一段時間後,倪大紅決定離開。持續打掃衛生,也並不是長久之計。
1982年,中戲再一次來到東北自主招生,倪大紅又一次前去碰運氣。
吃一塹長一智,更何況他跌了三次跟頭。這一次,他打算改變自己的形象。
他托關係找到了京劇老師,下苦功夫改變外在形象和氣質。
字正腔圓的音調,筆直挺拔的身姿,倪大紅幾乎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但造化弄人,因為學習京劇太刻苦,臨考前嗓子變得沙啞,發揮失利。
這使他再一次與夢校失之交臂。
倪大紅還是不甘心,這所學校屢屢拒絕他,他便發了瘋地上癮,越挫越勇。
次年,調整好狀態,倪大紅再度出征,來到每次都以失敗收場的面試現場。
這一次,上天打開了窗,他終於得償所願!
倪大紅被中戲錄取,並且是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揚眉吐氣了一把。
連父母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個被折磨了太多的孩子,終於成功了!
然而進入中戲,他還是沒能擺脫「顯老」的標籤,大家對他的刻板印象並未消失。
每次話劇排練,分配給他的角色,不是長輩就是年齡稍長的角色。
並且他飾演的父輩,幾乎都躺在病床上,虛弱無力,連台詞都沒有幾句。
表面上雖然風輕雲淡,但其實他比誰都在意,每每飾演這些角色,就好像被揭了短。
潛心多年,一直沒有等來合適的機會,在導師的勸說下,才堅持下去。
直到1983年,倪大紅才終於有機會嶄露頭角。
三、
倪大紅的成熟老成,那是出了圈的,人盡皆知。
因此導演謝晉在籌備新戲時,對倪大紅有所耳聞,特意派人與他聯繫。
倪大紅收到邀約時,激動得無語凝噎,這是第一次機會主動找上他。
這一次,不再是那些老氣橫秋的父輩,而是一個正常年齡段的角色。
別人的認可是他從業以來最開心的事,二話沒說,他背起行囊就去了劇組。
漫長的拍攝時間持續了3個月,但倪大紅卻樂此不疲,享受其中。
電影播出後他還成為了紅人,同學朋友間相互稱讚,一度廣受好評。
儘管出圈範圍有限,也只是也業內的一些人士,但這份認同對他來說彌足珍貴。
在《高山下的花環》中的龍套角色,收穫了700元的報酬,在當時那個年代還算可觀。
時間一點點流逝,1986年,畢業季如期而至。
很多同期的小夥伴都排滿了檔期,甚至有人接到了更好的劇本。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