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孩子治病,趙麗蓉月子都沒坐全,就再次登台演出。
她一分錢掰作兩分錢,不敢亂花全都攢起來給女兒看病。
那個時候的趙麗蓉只有一個想法:「不管花多少錢,都要治好閨女。」
天不從人願,不論趙麗蓉再節約、再細心照顧女兒,7歲的盛家歡仍然離開了人世。
女兒離開後,盛家不再那麼窮困,隨著趙麗蓉夫妻的辛勤工作,日子越過越好。
七八十年代,家底子厚了不少的趙麗蓉夫妻,在北京買了處四合院,一大家子總算是有安定的地方。
當趙麗蓉對光明的未來充滿期待之際,命運再次給了她一記重擊。
1984年,盛弘心臟病發作,不幸去世,與趙麗蓉天人永隔。
再次經歷喪夫之痛的趙麗蓉深陷在悲痛之中,忍不住懷疑自己是無福之人,不配享有世間的幸福。
人生路就是這樣,充滿著別離和悲傷,可再難再苦也要往前走。
四、
連失兩任丈夫的趙麗蓉對愛情徹底死心,不願再想風花雪月的事情。
孩子漸漸長大,趙麗蓉便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事業上。
她忍受著命運給自己的苦難,在台上卻能收拾好所有的負面情緒,用精湛的演技給觀眾獻上精彩的演出。
1986年,趙麗蓉受邀參演西遊記,客串車遲國女王一角。
入木三分的表演讓她受到了廣泛關注,迎來了一場大機遇。
1988年,日漸老邁的趙麗蓉身子總不舒坦,本想就此隱退,誰知意外迎來了事業的高峰。
這年,趙麗蓉受到春晚的青睞,和游本昌搭檔小品《急診》。
兩位老戲骨一句一個笑點,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贏得了滿堂喝彩。
這部小品的成功讓趙麗蓉走進了千家萬戶。
次年,趙麗蓉再次受到春晚導演的邀請,她卻猶豫了。
趙麗穎唱評戲出身,害怕自己唱戲的功底會影響到小品。
到時候評戲不是評戲,喜劇不是喜劇,就難辦了。
她既害怕演不出精彩的小品,也怕砸了評戲的招牌。
春晚導演卻覺得趙麗蓉非常適合本小品中的角色,兩次上門遊說她。
這讓趙麗蓉有些抱歉,大導演如此誠心,倒顯得自己矯情了。
等導演再次上門時,趙麗蓉沒再拒絕選擇看看劇本,發現人物和自己性格舉止非常相像,就接下了。
於是,就有了著名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
經典的「司馬光砸缸」火遍大江南北,讓趙麗蓉在春晚的舞台上站穩了腳跟。
就算走紅了,趙麗蓉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只演好作品。
「沒有好的劇本,寧肯不上春晚,也不糊弄觀眾。」
在爛片橫行的如今,演藝圈的流量明星們似乎都忘記了「愛惜羽毛」這個詞。
而趙麗蓉卻一直記在心中,直到1992年才再次登上春晚,與鞏漢林獻上了《媽媽的今天》再次封神。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