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常規意義上來講,親情比其他任何感情都重要。但現實中存在很多不合常規的親情,有些父母跟子女的關係很不好,偏心太嚴重。
比如有些女人跟父母關係不好,是因為父母重男輕女所致。沒經歷過這種問題的人,會站著說話不腰疼,說女兒跟父母反目成仇不至於。而對於身處這種家庭的人來說,一旦恨透了,就再也不想跟家人來往了。
就像朋友珊珊所說:「以前看到別人跟父母關係很好時,我會心生羨慕,會設身處地去代入,想著如果自己也能跟父母關係很好,肯定會很幸福。不過現在我對這種事沒感覺了,別人的親情好不好與我無關,至少這一輩子,我跟家人的關係不會好了,我能做的就是管好我自己的生活。」
珊珊所經歷的這種問題,不僅僅是父母偏心,很多時候是父母在偏心的基礎上心生算計,妄圖犧牲女兒的幸福成全兒子,這對於本就缺愛的女兒來說,會不甘心,不服氣,年輕時無力反抗的時候或許會被算計,但是有能力反抗了,就不會逆來順受了。
02
珊珊說她現在給人的感覺之所以很冷漠,很薄情,不是她生就如此,而是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迫使自己不得不變得薄情一點,因為實在不想被人算計了:「我可以不算計別人,但別人也休想算計我,我不想占便宜,但也不想吃虧!」
她不僅從小到大沒被父母善待過,長大工作之後,依舊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30歲之前賺的錢全都被父母拿走了。等到30歲以後,她開始思考人生的時候,開始思考後半生幸福的時候,覺得自己不能再逆來順受了,否則等到自己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就無人問津了。
她在此之後賺的錢沒再交給父母,而且一直躲著他們,手裡的錢越來越多的時候,她擔心有一天會被父母一次性奪走,於是就買了房,之後賺的錢全都用於還房貸,父母要不到錢,也無計可施。
她父母跟她的關係緩和,不是因為他們幡然醒悟了,而是開始惦記她的房子,想著讓她自己供著房子也好,等到時機成熟了,就直接拿走給兒子做婚房。
經歷了那麼多年算計的珊珊又不傻,她當然知道父母打的什麼鬼主意,於是就一直防著他們。後來遇到了她老公阿辰,確定阿辰值得託付之後,她就有了新的規劃。
新的規劃跟她之前的做法類似,她之前是把錢換成了房子來逃避父母的算計,結婚之後,她把房子送給了婆家,以此來逃避父母的算計。
她父母知道之後當然很憤怒,尤其是她母親,直接衝到婆家質問她:「憑什麼把房子送給外人?憑什麼不送給你弟弟?我把你養那麼大,就是為了讓你敗家的嗎?就是為了讓你胳膊肘朝外拐的嗎?你必須把房子要回來送給你弟弟,否則別怪我對你不客氣!」
珊珊的「薄情」在此時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她告訴母親:「是否生下我,是你的選擇,不是我的選擇,我沒要求你生我。你生下我對我負責了嗎?你是像別人的父母一樣把我養大的嗎?你有像對待我弟弟一樣對待過我嗎?我30歲之前賺的錢都被你拿走了,足夠抵消你在我身上花的錢,咱們倆早就兩不相欠了,你想算計我的房子,沒門兒!」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她母親被她說得面紅耳赤,臨走前放狠話說:「既然你這麼說,那就走著瞧吧!等到你被婆家欺負了,等到你離婚了,到時候我看你怎麼辦!」
珊珊聽完之後笑了:「我的人生還能糟糕到哪兒去?既然我選擇了嫁人,選擇把房子送給婆家,我就不後悔,我自願賭一把,如果真的賭輸了,我也認了,這至少是我自己的選擇,輸了也不會不甘心。但如果一直被你牽著鼻子走,過得不幸福,我會很不甘心!」
03
珊珊的人生經歷雖然不普遍,不是所有人都會有她那麼不堪的經歷,但她的覺悟值得其他人參考。
對於其他人來說,就算你沒有糟糕的家庭,你也應該學會薄情,因為:做一個「薄情」的人,是善待自己的最高境界。
你的家人不算計你,不等於說其他人不會算計你。人生總是會維持這種微妙的平衡,你在家裡感覺暖,在外面就會很容易感覺冷;你在家裡感覺冷,就會在外面感覺暖。感覺暖的時候當然不需要薄情,但是感覺冷的時候,就不得不薄情,否則被算計了,吃虧的是你自己。
薄情是為了不讓自己吃虧,薄情是為了不讓不懷好意的人算計自己,之所以說這種方式是善待自己的最高境界,是因為:當你通過薄情避免自己吃虧之後,跟其他人相處的時候就不會吃虧,人生一直在一種不吃虧的狀態下繼續,是自己親手為自己打造的幸福,這種境界當然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