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小品這種形式本沒錯,只是人心作祟而已。
一開始,喜頭悲尾的小品形式,是受歡迎的。
在領導眼中,這是正能量,值得肯定。
在大眾眼裡,這是接地氣,看著親切。
但在一些喜劇人眼中,這是一條捷徑。
這條捷徑,能讓自己快速得到來自各方面的關注,能拿冠軍,能上春晚,能掙大錢。
但人性不變:一旦有捷徑可走,就會一直走捷徑。
所以,就看到了一出比一出誇張的「強行煽情」小品大戲。
白凱南的小品《綜藝怪咖》,通篇在耍寶賣萌。
結果到最後,硬是強行將自己的臉塗成小丑,自說自話地開始賣起慘來。
反差之大,現場觀眾無不愕然。
主持人郭德綱皮笑肉不笑地調侃:你累不累?
宋曉峰在自己的作品中,化身餐廳服務員。
講盡了辛酸事,道遍了苦難情。
紅著眼睛認真煽情,然後一本正經地稱自己是喜劇演員。
岳雲鵬是真的當過服務員的,小時候是真吃過苦,但他也沒有借題發揮,博取同情。
笑著笑著就哭了,是對一部喜劇作品的肯定。
但這種肯定,說的是像《你好李煥英》這樣真情實感的作品,不是賈冰等人「強行煽情」下的套路。
前不久,「煽情老手」潘長江在「直播賣酒」被央視點名翻跟頭後,再次玩起「煽情」的套路。
他自拍自演自導的小視頻中,孤獨地走在大雪中,落寞地坐在長椅上。
悲傷的BGM下,潘長江這樣說:「我只是賣酒養老,為什麼大家對我有那麼大的惡意!」
實際上,嘴上說著「賣酒養老」的潘長江,身價過億,車庫中豪車數輛,哪裡需要為養老錢發愁。
戲演到這個份上,也就該結束了。
賈冰面臨的情況,也離「落幕」不遠。
在「強行煽情」和「擺爛接戲」之間反覆橫跳,不斷試探著觀眾的底線。
最終的結局,只會無限向「小瀋陽」接近。
到那時,無情的觀眾只會留下一句殘忍的評價:「喜劇大師!就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