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八樓象女士
2018年我24歲,本命年,那一年過得完全符合大眾對於本命年的定義,「要麼特別好要麼特別不好」,我是後者。
上半年總莫名其妙發燒,第一次發燒是在那年大年初二,燒到快40度,大半夜進急診,我媽說我在急診大廳輸液燒到意識模糊,大喊「海帶」。後來平均一個月燒兩回,燒到我不好意思給領導請假。我的領導也十分貼心,從最開始的「好好休息」變成之後的「要不你去雍和宮拜拜吧」……
生病是非常磨人的事情,不僅身體上要承受一定壓力,關鍵在於它可以磨掉一個人的心氣兒。我那段時間完全提不起精神工作,每天都很緊張,總擔心自己再次發燒。
也是在那個時間點我看到了林娜璉的直拍視頻。
坦白講我並不關注現在的韓國女團,但那個視頻實在太元氣,我看完之後覺得「陽光好棒啊」。那一刻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日本上班族大多是元氣女團的粉絲,因為看可愛的姑娘蹦蹦跳跳真的很治癒。
是的,我和某些下了班去給女團應援的粉絲,情感共振了。
再然後我很久沒有關注她,這兩天逛豆瓣才知道她是她們組合里第一個發solo專輯的人,專輯銷量和音源都算不錯的。
以及我發現一個很神奇的事情,很多人願意買林娜璉的專輯並非因為是她的粉絲,而是單純覺得看到她在舞台上唱跳,很開心。
我覺得這是對一個愛豆最大的褒獎。
對於愛豆來說,臉和身材固然重要,那是吸引粉絲的第一要素也是關鍵要素,但只有臉和身材是不夠的。很多愛豆長得好看,身材可以和模特媲美,但站在台上卻不會「發光」。
韓國娛樂圈有「直拍數據」這一說,意思是一個組合在節目打歌,還有攝像頭對準每個成員,把該成員的唱跳過程全部錄下來。一個現象是,有時候直拍數據最高的並非是最漂亮/帥氣的成員。
有的人雖然每個動作都跳到位了,每句歌詞都大聲唱了,但就是走不到人心裡;演員同理,有的人演得也不叫爛,可就是難以讓觀眾真正和他的角色共情。
我把這種情況概括為——魅力發散。
我覺得「魅力發散」並不是取決於一個人是否認真,而是對自己的職業是否抱有正面積極的執念。
讓我們說回林娜璉。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她其實不算自身條件非常好的愛豆苗子,她小時候出過一場車禍,導致結果是小腿肌無力。有粉絲曬出她上學時的動圖,會看到她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到了目的地後穩穩站住,出道後同樣,其他成員都定點做出ending pose,她搖搖晃晃站不穩。
因為愛豆夢想,所以去當了練習生,然後出道了。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首先是她沒有這個後遺症直接給自己下了定論。
我小時候學舞蹈,我媽持懷疑態度說「你的骨頭太硬了,不適合學舞蹈」,然後我就一直記得這茬兒,這兩年北京有很多舞蹈教室,有一朋友曾約我一起辦卡練舞就當是減肥了,我回了一句「我估計不行,我骨頭太硬了不適合」,朋友一臉懵逼問我:什麼叫……骨頭硬?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那時候我才反應過來,對啊,什麼叫骨頭硬?醫學上真的有這個說法嗎?但你看,這種根本不算病的東西會一直在我的潛意識裡。對於林娜璉來說,在她練舞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為自己開脫——我受過傷的。只是她沒有,堅持下來了。
第二個問題是,她沒有在這個過程中陷入負面情緒。
我有時候覺得人類太容易寬恕自己了,特別喜歡把自己代入一個悲情氛圍中去,拿林娜璉舉例,也許會覺得:啊,我的身體不適合當愛豆,但為了夢想我得咬著牙走下去,遇到困難我要捱過去。
真的,我本命年經常發燒那段時間,一邊頭昏腦漲一邊寫稿子,我覺得哇這也太不容易了,我真的是個悲慘北漂。結果是狀態越來越差,我越發認為自己是個大冤種。
潛意識非常容易能拉低一個人的狀態,如果一開始就認為自己這不容易那不容易,帶著這種情緒工作或是生活,會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委屈的人、付出最多的人,其實也沒有真正幹什麼,但最後就覺得累,從內到外的累,然後什麼事都干不好。
我工作了幾年,得出一個不算道理的感悟是——人要學會為自己洗腦。
倘若認定一件事或者不得不做一件事,那就別苦苦喪喪地給自己加那麼多戲。總有人比你更累更不容易,代入負面情緒只會讓自己越來越低沉,低沉是很多錯誤的開端。
林娜璉身為一個愛豆之所以能夠將氛圍傳遞給螢幕前的人,當然因為她喜歡做這件事,但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太多怨念。
我不知道她到底是怎麼想的,如果一定要推斷一下便是:哇我小腿無力還能出道登上這麼大舞台,哇我可以擁有這麼多粉絲,哇我可以跟著組合開萬人演唱會,我也太厲害了吧。
所以看著她在舞台上笑,甭管是不是粉絲都相信她那不是作秀而是真正的幸福感。其實咱們仔細想想,幸福感到底是什麼呢,是外界給我們的嗎,我覺得不是欸,有可能是我們給外界的,然後外界又將其反彈給我們。
我現在覺得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不是際遇好才能擁有好狀態的,機遇不好也可以,這並不依據於現狀如何而是我們心裡怎麼想的。
我身邊也有朋友每天叨叨著好累好累,可以但沒必要。
我們都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人,赤手空拳在世界上打拚闖蕩,「給自己一個好念想」已經是成本最低的闖關道具了。握緊它,不要拋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