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春蘭看出了丈夫的心思,她走近護士,說自己想領養這個孩子。
護士告訴他們辦理領養手續的流程,夫妻倆喜出望外,趕緊準備需要的證件和資料。
把孩子抱回家的那一天,他們忙得團團轉,心裡卻樂開了花。
肖崇陽從部隊退役回來後一直在棉紡廠做雜工,經人介紹跟妻子相識結婚,可祁春蘭體弱多病一直沒能懷孕。
二人都到了38歲的年齡,膝下依然無子。
看著身邊同齡人的孩子日漸長大成人,夫妻倆忍不住唉聲嘆氣。
萬萬沒想到,去醫院看病還能撿到一個孩子,肖崇陽認為那是上天對自己的恩賜,他們給孩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肖晶晶,希望她的未來一片光明,還約定不告訴孩子關於她的身世。
喜悅還沒退去,憂愁接連到來。
肖崇陽每個月在棉紡廠拿到的薪水,給妻子看病拿藥後所剩無幾,夫妻二人的日子過得相當拮据,眼下孩子又需要額外的開支,生活更加捉襟見肘。
為了讓孩子能吃上奶粉,肖崇陽找來一輛舊板車,每天下班後去集市上做搬運工人。
做體力活兒很累,收入也不穩定,但看著女兒那稚嫩的笑臉,聽著她喊爸爸媽媽的聲音,肖崇陽就有了動力,颳風下雨也拉著車出門。
轉眼間,肖晶晶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周圍的鄰居漸漸搬進了新居,肖崇陽一家三口還窩住在孝南區車站街的弄堂里,雖然清貧,但一家和睦溫馨。
夫妻二人忙著為女兒上學的書包、衣服、學費做準備,可還沒等到開學的那一天,平靜的生活就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1995年,棉紡廠突然倒閉,全家人的生活失去了保障。
40多歲的人沒有一技之長,做什麼能賺到錢?
肖崇陽左思右想,他有一個新發現,那就是不少鄰居換煤氣罐會遇到困難。
當時沒有煤氣管道,家家戶戶做飯都用煤氣罐,而煤氣站又遠,煤氣用完後如果家裡沒有力氣大的人就不知道怎麼辦。
他當即決定幫附近的居民代充煤氣罐,每次收費10元。
那時候,房子都沒有電梯,扛著一個30多斤的煤氣罐爬樓非常吃力。
但是,肖崇陽想給女兒買一頓肉吃,想給她買一些學習用品,就不得不咬緊牙齒把煤氣罐扛起來放在肩上,中途再累也不停下休息,一口氣爬到頂。
為了補貼家用,祁春蘭也顧不上自己多病的身體,在社區找了一份縫補的工作。
夫妻倆再苦再累,對肖晶晶卻從來沒有一句指責或者批評,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看著女兒考進大學。
自己穿破的衣服縫個補丁繼續穿,可給女兒買東西從來不會吝嗇。
相比身邊那些經常被父母打罵責罰的孩子,肖晶晶感覺自己是幸運的,所以她自信又開朗,在學校人緣也好。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