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精雕細琢,賈玲終於開始拍攝,面對賈玲的作品,好友沈騰也跑來助陣。
為了能夠到得到關注,還在拍攝時,賈玲就做足了宣傳。
通過這一系列的策劃宣傳,張小斐也慢慢有話題。緊接著,張小斐還登上央視春晚,演小品《一波三折》,本身就有了話題,再登春晚這熱度一下子也上來了。
而後,由張小斐主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上映,票房直接就突破了45億,熱度蹭蹭的往上升,張小斐也瞬間成為了演藝圈的火熱女星。
熱度上來後的張小斐,再也感受不到當初的委屈,正如黃渤說的那句:「唉,以前在劇組裡邊你能碰到各式各樣的人,現在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張都是洋溢的笑臉。」
之前開起來比較落魄的張小斐,直接化身成為各大奢飾品牌的香餑餑,就連參加活動,也從不起眼的座位,上調到了前幾排。
哪怕是之前說張小斐打呼嚕的同學袁姍姍,也說出了那句遲來的道歉。
任誰都沒有想到,張小斐站到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舞台,手握金雞獎影后。
只是回想起曾經,在臨近畢業時,張小斐說過一句:我就像一屜熱騰騰的包子,一開氣就慢慢變涼了。
這話就像是開過光的一樣,讓她在大火後,竟然奇蹟般的靈驗了。
因為電影《你好,李煥英》,張小斐迎來了高光巔峰。
短短的時間內,張小斐獲得多項大獎。原本她去參加活動,連椅子都沒有,如今卻能坐在前排,各種各樣的紅毯秀,讓她萬丈光芒。
從張小斐出道到金雞獎影后,真是十年媳婦熬成婆,名氣上來的張小斐,也終於可以在演藝圈大展身手。
只是短短的幾個月,就讓張小斐感受到了什麼是「冰火兩重天」。
張小斐沒能抓住這波大火的機會,把雪球滾起來。
面對這次的大火,決定是難得機會,雖然張小斐努力過了,但仍舊還是錯過了。
為了能拓展自己的資源,張小斐同時還簽約了和頌傳媒,只是過去這麼久了,但張小斐能拿出手的作品,卻還是《你好,李煥英》。
當初,大火後的張小斐,還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希望能在一年拍攝一部懸疑,一部喜劇,一部偶像,一部古裝。
只是時間都過去這麼久了,卻愣是沒有看到她的作品。
當熱度下去後,沒有曝光度的張小斐,瞬間從一線跌落的二線,沒有了綜藝資源,更是沒有商演代言。
當她出現在《我和我的父輩》時,不少人都期盼她有精彩的表現,但誰知卻是一個只有一句台詞的小配角。
憑藉《你好,李煥英》的爆紅,張小斐僅僅只吃了一年的紅利,當熱度下去的張小斐,讓人似乎有一種感覺:她好像從來都沒有融入過一線明星的行列。
然而仔細品品,卻能發現,張小斐的成功也有偶然性,她的熱度是跟著《你好,李煥英》起伏的。
當時疫情剛褪去,電影市場急需一個機會,而《你好,李煥英》順勢而上。
再加上,這部電影的立意原本就是母親,孵化出這部作品,足足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從小品到話劇,最後再到電影,這期間有過無數的排練。
張小斐能夠成功,也得歸功於賈玲的姐妹情深。正是看重這姐妹情深,張小斐才願意默默無聞的跟著一個沒有經驗的導演,耗費了三年的時光。
要是換做一個其他的女演員,或許早已離開了。
因為這部作品,張小斐還被貼上了一個「國民母親」的標籤。
而這也讓張小斐有了一個口頭禪「願意嘗試不同類型的電影,我不只有媽媽這一面」。
歷經這麼多坎坷,終於走紅後的張小斐,為何會跌落呢?
最終的原因就是,那天生乖巧的性格,以及那不爭不搶的佛系,讓她沒有抓住機會。
在娛樂圈中,資源就像是蛋糕一樣,擺在那裡是多大就是多大,沒有搶到就會被別人拿走,能夠爭取過來,就能「滾雪球」,爭取不到,就會回到最初。
或許有人認為,在演藝圈中,只有演技才是實力,才是說話的標準,但早已被資本掌控的娛樂市場,只有能夠創造利益,才是王者。
即便注重演員的清醒,但沒有資源,還是會跌落。
細看張小斐的演藝生涯,宛如是一顆流星一樣,短暫的划過,享受過短暫的大火,卻又在這大火後沉寂下去。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張小斐那萬丈光芒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