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請保姆照顧婆婆,大姑姐不依不饒,兒媳:真孝順,給你們伺候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之所以在近期流行一詞,是因為這是生活中太多人的真實寫照。
不了解別人的生活,就不要隨便評價別人。因為你不是別人,你也沒資格去評論。那些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並不會顯得有多麼清醒,反而會顯得有失禮貌和風度。
而尤其對於這一類人而言,當事情落到他們身上時,自己又變得畏畏縮縮、不敢承擔責任。在家庭關係中,有時會體現在對於父母的孝順上,有些人是真的孝,而有些人卻是一種偽孝。
曉沫婚前常常聽別人說,嫁給兩個兒子的家庭,一定會招惹許多矛盾。曉沫的老公唐斌家中確實沒有哥哥弟弟,但卻有兩個年長他好幾歲的姐姐。
曉沫自己有個哥哥,在他的眼中,即使自己作為妹妹作為女兒,也不應該插手哥嫂以及哥嫂和父母相處的這些事兒。這也是曉沫當初比較慶幸嫁給唐斌的原因,畢竟兩個大姑姐已經出嫁,那麼自己和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多少交集。
可事實卻是,曉沫想得大錯特錯!也許是對這個唯一的弟弟十分疼愛,兩個大姑姐生怕唐斌在婚後過得不如意,又怕曉沫欺負了自己的弟弟。
每當一家人聚餐時,兩個大姑姐就會死死盯住曉沫手裡的活。只要唐斌想要幫忙,姑姐就會以別的理由把唐斌喊過去。曉沫不太會做飯,這變成了兩個大姑姐指指點點的一大由頭。
往往這時,唐斌越是說什麼,兩個大姑姐就會更加來勁。還好,曉沫的婆婆算是明事理,見姑嫂矛盾即將爆發,婆婆也會站出來說上幾句調和的話:你們剛結婚那陣兒還不是什麼也不會,這不都得是練出來的嗎?
聽到親媽這麼說,兩個姑姐雖然心裡不願意,但卻也是事實。因為兩個大姑姐的原因,曉沫也沒少和唐斌爭吵,但曉沫心裡知道丈夫是向著自己的,可他對兩個姐姐也實在無可奈何。
雖然家中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但唐斌父母也並不偏心,曉沫聽唐斌提起,兩個姑姐結婚時,父母都給了豐厚的嫁妝。自己雖然是個男孩,但也沒受到多少優待。
但在曉沫看來,這才是開明的父母,應該對待子女的方式,可她唯一不滿的是,是不是公婆的公婆對兩個姑姐的嬌縱,把她們養成了這個性子,如今為難的卻是自己這個外人。
日子就這麼過著,好在幾家人不經常見面,只有在節假日時才會聚在一起,所以衝突也不會頻繁暴露。可沒想到的是,一件事卻讓矛盾加劇升級。
曉沫懷孕和二姑姐懷二胎正好在時間上撞到了一起。婆婆在二人剛結婚時就答應,一定會幫著伺候月子和照顧孩子,可計劃趕不上變化,閨女和兒媳竟然同時懷孕了。
可能有人要問,二姑姐懷孕不是有她的婆婆照顧嗎?但兩個大姑姐都和婆婆有些不合,又覺得親媽照顧得妥帖,所以,無論是大姑姐家的兩個孩子還是二姑姐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出生,都是由曉沫婆婆親自伺候月子的。
因為曉沫是外地嫁過來的,離娘家的距離也比較遠,所以在一番考量後,曉沫婆婆稱到時候來給曉沫伺候月子,讓二姑姐的婆婆給二姑姐伺候月子,大不了自己累一些,勤快的兩邊跑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兩個人生孩子的時間差了不到一個星期,二姑姐先把孩子生下來的。可沒想到的是,等曉沫生下孩子後,二姑姐卻不願意放人了。她想獨占母親給自己伺候月子,不讓母親到弟弟家中去伺候弟媳。
面對母親的左右為難,二姑姐理所當然地告訴母親:曉沫這個兒媳可是個外人,以後不但不會給你養老,說不定還會攛掇你兒子也不管你,只有我和大姐是您的親閨女,您日後的養老還得指望我們呢。
聽到這話,曉沫婆婆不禁有些嘆氣,她嘆氣的倒不是女兒說的話,而是因為自己確實把閨女驕縱得有些過分。自己也是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了,怎麼可能拎不清誰好誰壞?兩個閨女會孝順自己,曉沫也不是二閨女嘴裡的那種人。
婆婆雖然很盡力地來平衡兩邊,但畢竟一個人能力有限,所以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兩邊還都有些顧不過來。尤其是二姑姐,她根本不願意讓母親去照顧弟弟,常常會以各種藉口把母親留在自己這邊。
曉沫親媽趕過來也不現實,自己的哥嫂外出打工,親媽還要幫哥哥帶孩子。眼見曉沫在月子裡忙得手忙腳亂,唐斌天天上班也幫不上什麼忙,思索再三,唐斌決定給曉沫整個月嫂。
可臨時的月嫂真不好找,小兩口只能是多花了一些錢才請到了月嫂。好在這個錢也沒白花,月嫂把曉沫和孩子照顧得十分妥帖,婆婆的重擔也減輕了不少。
對於這事兒,婆婆心裡還是有些愧疚的,在孫子百天的時候,婆婆偷著給曉沫包了個8000塊的大紅包,說是作為給曉沫和孫子的補償。曉沫雖不是很在乎這份錢,但對於婆婆的這份用心,著實令她感動不已。
時間一晃四五年,這幾年有了婆婆幫著帶孩子,曉沫自己在事業上很有成就。可就在這個時候,婆婆卻意外的病倒了。婆婆腦出血在菜市場,雖然搶救及時,但還是留下了些後遺症。
婆婆住院的這段時間裡,曉沫和唐斌兩口子忙上忙下跑來跑去,兩個姑姐雖然也常來,但她們打心底里覺得,母親是因為給他們兩口子帶孩子才累病的,如今也自然應該他們照顧。
其實,婆婆的情況算是比較幸運,她只是走路不穩、說話不清這些輕度後遺症,行動上也幾乎可以自理。曉沫最近手裡正好有個剛接的案子,公司、醫院、幼兒園轉悠的腳不沾地,等婆婆出院後,曉沫已經提前雇好了保姆。
可雇保姆這事,卻像是觸動了兩位姑姐的逆鱗。到底是自己的親姐姐,還是唐斌比較了解二位姐姐——原來,大姐二姐當慣了家庭主婦,如今看到曉沫在職場過得有聲有色,兩個人都很是眼紅。
曉沫不想理會兩位姑姐,畢竟自己的日子自己說了算。可沒想到她的容忍,換來的卻是兩人的變本加厲。
這天,曉沫接到大姑姐的電話,稱兩人要到家裡來看婆婆。曉沫沒多想,還打電話回去囑咐保姆多準備幾個菜。
預料到保姆買菜會久一些,曉沫下班後就去幼兒園把兒子接回了家。回到家裡,兩位姑姐已經到了,兩人抱著胳膊坐在沙發上,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
大姑姐開口說到:喲,這弟妹果然是上班掙錢不一樣了啊,我們來了都直接讓保姆做飯,可想而知平時也是沒空照顧媽了。可保姆哪有咱們這做子女的貼心,弟妹說是不是啊?
曉沫聽出大姑姐話裡有話,說到:保姆照顧老人比咱懂得多,再者說了,我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老人孩子的一個人實在是顧不過來。
二姑姐接話了:要我說,你還是把工作辭了吧,且不說媽這次沒什麼大毛病,日後年紀總歸是越來越大了。要是讓別人知道你這當兒媳婦的,花個錢就把孝順老人的事辦了,外人可是要笑話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聽到兩位姑姐挑明來意,曉沫不再顧及其它,直接撕破臉:那顧保姆這事是我考慮不周了,要不我明天就把保姆辭了,你們把媽接回家裡親自照顧。我一個人霸占著媽不讓你們伺候,外人可是要笑話的!
聽到曉沫這樣說,兩位姑姐都氣得憋紅了臉。婆婆也從臥室顫顫巍巍走了出來,說到:你們兩個要是來看我行,但要是想讓我死快點以後就別來了!羨慕別人的好日子算什麼本事,有本事自己出去掙,別在這兒當「攪屎棍」!
兩個姑姐聽到親媽說得這麼直白,臉上也都是掛不住了,對望一眼轉身就離開了。
兩位姑姐走後,婆婆把曉沫喊到了自己房間,拿出了自己的工資卡:沫啊,那倆混帳的話你別放在心上,也別因這幾句話毀了咱娘倆的感情。媽知道你在外打拚的不容易,我這點工資還能幫你分擔下。
曉沫眼眶微微濕潤,不管婆婆這麼做是意在讓自己給她養老,還是她真心地說出了這些話。但婆婆站在了自己這邊,自己就覺得日子還能過下去。至於兩個大姑姐,如果她們還是到處作,自己往後一定也不會再心慈手軟。
透過曉沫與婆家相處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道理:
一:做人要有邊界感,不要處處橫插一腳。這兩個大姑姐就是典型的沒有邊界感,他們站在制高點對弟媳評頭論足,但這非但不會加深感情,反倒會招人反感。
二:挑明事理,亮出底線。其實對於曉沫而言,面對不明事理的兩位姑姐,她應該在一開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線,亮出底線不是強硬,而是在矗立自己的舒適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