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迪士尼花木蘭的人物原型:
她是《霹靂嬌娃》里 Alex Munday。黑髮,黑衣,拉弓,射箭,小小的身軀,破壞力十足。
她是昆汀《殺手比爾》電影里的東京黑幫的終極反派石井御蓮。前一秒嫵媚、民主又柔順,後一秒在談笑風生里,一刀削掉手下腦袋。
她是豆瓣9.3分的《基本演繹法》里,打破常規的女華生。在民眾強烈的質疑聲里,用實力派演技,獨特的女性魅力,征服觀眾,褒獎無數。
50歲時,她是爆紅美劇《致命女人》里的名媛Simon。真相情,恣意又瀟灑,有情又有義。
她是誰?她是第2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摘星的華裔女演員;好萊塢當紅亞裔女星—劉玉玲;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還是個藝術家。從油畫到雕塑,從印刷到拼貼都有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劉玉玲。
她出生於一個中國家庭,父母是分別來自北京和上海的移民,從小受到傳統的中式家庭教育。
父母對她抱著我們最常見的期望——考個好大學,找個正經工作:文員,醫生,律師之類的。
然而她卻走上了一條讓父母實在頭疼的,非常「美國夢」的道路,風風火火,目標堅定地闖進了好萊塢。
她能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靠的可真不是顏值。(若論她的顏值,我可能沒get到)稜角分明的下頜,過高的顴骨,略寬的鼻翼和並不大的眼睛,偏深的皮膚上還有雀斑。
頂著一張不算精緻的面相和不到一米六的身高,在美人如雲的好萊塢殺出一條道路,完全靠的是富有表現力的演技和豐富有趣的靈魂。
而這都是她靠自己努力和堅持擁有的。
在她受教育的青少年時期,藝術是缺失的。父母只專注考好成績,她沒機會接觸藝術。
但她並不甘於忍受這份缺失,16歲時,拿著相機在紐約街頭,東拍西拍,開始了最早期的藝術嘗試。
如果要用兩個詞來概括她的畫風,就是豐富和大膽。
這幅畫作的名字叫做《Shunga》,顯而易見表現的是男歡女愛。
她的畫風有浮世繪的影子,但又不同於傳統浮世繪的精描細畫,這些畫作線條粗獷,人物造型也抽象許多。
據說創作這組畫時,她將大塊的帆布貼在牆面上,拿大刷子蘸著顏料,一揮而就。
如此豪邁粗放的畫法,就如同春畫中體現的激烈而原始的人類衝動,作畫者和畫中人濃烈的情慾,通過色塊與線條撲面而來。
但即便粗放,我們依然能感受到畫作的感染力。
下面這幅畫中男女緊緊相擁,卻絲毫沒有結合的喜樂,只有暗流洶湧的哀傷。
即使沒有勾勒五官,也能看到藍衣男子的一臉深情,和粉衣女子面頰上宛如淚跡似的墨痕。
藍綠色調的背景和肆意流灑的顏料使兩人如在飄搖雨中,情慾像濕答答的衣服粘在身上,愛人的懷抱溫暖,心中卻是離別的空洞和淒涼。
而在這幅《Secretly(秘密地)》中,牆上是藍紫色的大塊花紋,床單卻是溫暖明亮的檸檬黃,兩位主人公交纏的衣物是翡綠和櫻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大片對比色格外凸顯出兩位偷情女子的白皙肢體,明快的用色又襯托出少女的青春韶華。
兩位情竇初開的少女,紅唇上噙著情慾,惶恐而羞怯地抬頭看向你——美極了。
畫中人的人體比例並不是完全標準的,動作也誇張得稍顯扭曲,很好的突出了人物的性行為,給人一種「肢體交纏」之感。
面部表情則被簡化,只留下代表慾望的紅唇。
在這些畫作中,性的主題被明目張膽,毫不遮掩地表達出來,這是她對少年時禁忌話題的一種挑戰。
作品靈感,絕大多數來自她成長過程中的體驗——關於童年,關於家人,關於身體和死亡。
是她對於自己在性和裸體諱莫如深的家庭中成長的反思。
即便是後來忙於好萊塢演戲,閒暇時也會堅持畫畫,她說「持續的自我表達對我來說必不可少,而且這種表達並不局限於演戲這一種形式。」
她在好萊塢演戲用的名字叫Lucy,而畫作中,她擁有另一個不同的身份——Yuling.
成年以後,她從零開始接受了系統的畫畫學習,覺得思潮噴涌,停不下來。
她在72張不同尺寸的方形紙上,用黑色,藍色的圓點,線條,面排列組合,看起來像一陣亂塗。
但細看每一張,有曲線,有虛實,有遠近,有大面積的留白……與中國水墨畫的風格重疊,創造無究盡。
1993年她就在歐洲舉辦了個人畫展,畫作售價一般在1-5萬美金,少數作品可高達10萬以上。
她將畫展收入全數捐給了慈善基金會,用來救助世界各地資源貧乏的兒童。
除了畫畫,劉玉玲還痴迷於「撿垃圾」。
從50歲開始,易拉罐環、瓶蓋電線、路上一截碎掉的木棍...
這些垃圾被她貼在印刷廠丟棄的手工書里,收入進一個叫「失物招領」的視覺裝置中。
看似是漫無目的的藝術創造,卻讓人有身處三維空間的奇妙感與科幻感。
在不過分注重主題、構圖、技法的獨特視角下,我們很容易能感受到作品的玩心,和邁向新風格探索創新的勇氣。
雕塑也是她偏好的藝術表達。
在你之前/劉玉玲
萬物皆有靈,萬物皆藝術。千奇百怪的木頭,各色各異,每個人的組合,都是每個靈魂的呈現。
你的犧牲/劉玉玲
她偏好在雕塑作品裡抹紅,這與她的創作初衷是吻合的,圍繞著成長、親情、傷痛、死亡、寂滅。
她的雕塑作品,著重於形態的組合,架構的差異,與傳統的雕塑本身,距離很遠。
我的童年/劉玉玲
注重本原,強調純粹,但又複雜的呈現,就像劉玉玲的心境一樣,她不願意受制於傳統,更強調個體的自由。
她只是在表達著,我是誰!
你從不知道關於我的事/劉玉玲
If You Say It, Make It So/劉玉玲
人的骨骼置於這布上,或重,或淡,但不能逃脫。這是受限的自由。
但骨骼的呈現,節點,是來自於藝術家本身對於生活的不同領悟,痛快時重一筆,多一條線,快樂時多一紋路,有一點藍色,這都是靈感和人生的表達。
藍色/劉玉玲
她說:這就是靈感,這是非常重要的時刻,靈感會激勵人們變得與眾不同,促使人們做獨特的事。
她的絲印作品,同樣得心應手,有中國的水墨書法,又融入了西方抽象派風格,又有獨特的個人風格。
她說:這來自於冥想。
All We Have/劉玉玲
I Had My Heart Set On You /劉玉玲
Except Sometimes A/劉玉玲
Except Sometimes B /劉玉玲
Slam the Door/劉玉玲
有人用藝術編織過去,有人用自由構築未來。
有人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心裡也明白一定要去做些什麼。
畫筆握在手裡,是語言,是理想,也是生活。
即使在沒有太陽的時候,也依然閃耀著光芒。